拔完智齒麻醉遲不退 小心「下顎齒槽神經傷害」

文/黃暘凱

圖: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黃暘凱醫師

 

雯雯兩天前到牙醫診所拔了右邊的下顎智齒,手術之後,便覺得麻醉退得很慢且不完全,右下唇和右下巴處仍持續有麻木感,喝水時水也會不自覺的自右嘴角流出,回診經醫師檢查後,原來是拔牙後出現了下顎齒槽神經的傷害,才導致了這種感覺異常,所幸經過一個多月後,右下唇和右下巴區的感覺有慢慢的恢復,而回復了原來的生活。

 

在拔除下顎智齒(第三大臼齒)之後,少部分情況下會出現下顎齒槽神經傷害的併發症,患者會出現單側下唇區和下巴皮膚處有麻木感的現象,就像是該處麻醉沒有退去的感覺一般,由於下顎齒槽神經為感覺神經,因此患者除了感覺異常外,並不會出現嘴角下垂、眼角下垂或是臉部歪斜的現象。

 

這些感覺通常在術後八周內會開始回復,而六個月內會完全恢復,若麻木感超過一年仍沒有消失,就有可能是永久的神經傷害,而終其一生都會存在這種異常的感覺。

 

根據不同文獻統計,拔除下顎智齒後出現下顎齒槽神經傷害的發生率約在1~5%左右,神經受傷的程度不同(神經失用症、軸突斷傷或是神經斷傷),麻木感的範圍及持續時間也不相同,其中八成以上會於六個月內恢復,只有不到1%(0.0%~0.9%)的患者會有永久的感覺異常。

 

下顎齒槽神經受傷的風險,通常與患者年齡、智齒角度、智齒周圍骨頭覆蓋程度、手術內容、醫師經驗及手術時間有關係,另外手術前的X光片上,若出現下顎齒槽神經管改道、神經管偏折、神經管狹窄、智齒牙根陰影、神經管輪廓白線不連續等現象,都有較高的機會可能出現神經傷害。

 

術後下顎齒槽神經受傷目前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一般可依醫師建議服用維他命B群、皮質類固醇、抗組織胺或是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等,以補充神經修復時所需的營養,並減輕組織的發炎、水腫反應,等待神經的自我修復。預防方面,除了充足的術前風險評估外,目前也有二階段拔牙法可供選擇。

 

所謂的二階段拔牙法就是「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第一階段先將阻生智齒的牙冠切除,把與神經接觸的牙根留置原位,並於其上接上矯正裝置。第二階段為牙根牽引,利用矯正裝置將牙根往牙冠移除後的空間拉出,待牙根移動並離開神經後,再進行二次手術將牙根拔除,整體治療時間約在六週至十二週左右。

 

二階段拔牙法可降低下顎齒槽神經受傷風險,但仍需經完整的術前影像(環景X光片、3D電腦斷層)及齒位分析以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由於下顎齒槽神經受傷目前仍沒有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手術前的風險評估相對重要,而若患者於智齒拔除術後出現嘴唇下巴麻木感,或是覺得麻醉一直沒有完全退去,都應盡快回診接受醫師檢查及後續追蹤治療。

 

作者簡介/

⿈暘凱醫師

現任: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

學歷:

台北醫學⼤學牙醫學系學⼠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顎⾯外科碩⼠

經歷:

台北醫學⼤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奇美醫學中⼼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口腔顎⾯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部定講師

德國⼤學醫院Uniklinik RWTH Aachen進修醫師

葡萄牙Lisbon Malo Clinic進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