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我找到活下去的動力!」夫癌逝只留負債給她,35歲帶著一對幼子,1萬美元買美股,5年存到捷運宅

張秋萍35歲那年,先生罹患肝癌過世,留下一對幼子。悲慘的是,他將財產留給原生家庭,將負債全留給她。婚後是小女人的她,一直渴望當個全職媽媽,她決定去學習理財,「我一定要投資、有被動收入,才能陪伴寶貝們成長。」

2015年她開始學習投資美股,以1萬美金(約30萬台幣)入場。理工科的她,喜歡研究、愛畫線型,下課後認真替自己每月加薪,5年後存到100多萬元資金,買下一間3房2廳捷運宅。目前她的資金約4萬美元,平均年賺25%~30%,每月替自己加薪3萬元。

成為單親媽媽那一年,張秋萍的兒子5歲、女兒不到3歲。雖然她在面板廠當工程師,薪資還不錯,但是,扣掉房貸、生活費、小孩的教育費,幾乎是月光族。那幾年,經濟壓力、育兒重擔,導致她的情緒不太穩定,有一段時間心裡只想著如何能快速賺錢。

「聽說傳直銷能創造被動收入。」她利用下班後做傳直銷,先後加入7、8家,包括安麗、如新、賀寶芙等,卻因個性不太會強迫推銷,最後落得賠錢出場。

學習美股 只買自己看得懂的

2015年,她遇到貴人——謝宗翰,「他認識我先生,很清楚我的狀況,原本要幫我操作,後來說不如教我怎麼釣魚。」張秋萍開始學習投資美股,以這些年來辛苦存下的1萬美元(約30萬元台幣)進場。

「投資,我找到活下去的動力,帶兩個小孩真的壓力好大喔!」因不喜歡聽消息投資,她沒有選擇台股,「我想透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去操作,台股的自主性太低。」還有一個原因:美股在晚上9點半後開盤(夏季)。她白天要上班、下班後照顧小孩,通常9點後孩子睡了,才有時間分析、看盤。

2015年一邊上課、一邊下虛擬倉,發現自己的績效還不錯,「我很認真,每堂課後,會持續不斷的畫線圖;畫圖能讓更了解這檔股票的股性,判斷支撐、壓力。」個性穩健的她,只買自己懂的、在生活周遭的股票,如蘋果、星巴克、特斯拉等大型股。

不貪心原則 賺3%就出場

張秋萍希望每月都有現金流,以不貪心原則,在下單的同時就設定3%出場。以1萬美元(當時匯率超過30元台幣)來說,一個月獲利約1萬台幣。

在學習的過程中,張秋萍也曾想賺快錢。2016年投資2倍、做多彭博原油ETF(代號UCO),以及2倍放空彭博原油ETF(代號SCO),沒想到虧損慘重,損失了5000美元(約15萬台幣)。

這次經驗讓她明瞭,投資要踏實,而且要在讓自己舒服的狀態下,買自己有興趣的公司。例如她帶小孩去迪士尼玩,便買進迪士尼股票;最近到COSTCO購物,完全感受不到不景氣,投資COSTCO。

圖說:張秋萍希望能陪伴孩子成長。

每月存10% 7年獲利翻倍

家中平時開銷,由月薪支付,投資獲利是她的被動收入。她明瞭複利的威力,將獲利放在穩健的SPY(美國標普500指數ETF)和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她分享:「若是獲利200至300美元,就會將這筆錢放進去,創造穩定獲利。」

單親媽媽養兩個小孩不容易,家中開銷捉襟見肘,投資的錢是她和孩子們省吃儉用,每個月「省」出10%,以積少成多的力量,榨出來的小錢。

「我是投資界的小資族。」不過,可別小看小錢,2015年張秋萍以1萬美元入場,每月再投入月薪的10%,以每單3%、5%獲利就出場的原則,每月獲利1~3萬元,花5年存下房子的頭期款。

張秋萍計算7年來在美股投入的資金約3.8萬美元(約108萬元台幣),已滾出6.8萬美元(約190多萬元)。

她分享:「我有小孩要養、有房貸,我的每一分錢都很重要。」這些年來她領悟自己的投資方法是,「慢慢來、慢慢賺;朋友送我一句話,慢慢走比較快,慢慢走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更多今周刊文章
退休15年,一個前外商老總的60歲心路告白:人生來到這節骨眼,錢能做的事不多
7年存700張第一金,42歲存股達人年領63萬股息:這樣存股「降成本」,想賠錢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