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恐猝死...為何會出現「心室早期收縮」?心臟科醫師解釋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狹心症、心肌梗塞)也是產生心室早期收縮的重要原因。(圖片來源/akizou@photoAC)
「醫師啊,我發現最近在比較累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心臟會蹦蹦地跳,好像有時候多一跳,有時候又少一跳,這樣是不是很嚴重?」一位平時身體狀況良好的45歲女士,面帶愁容地說道。
在門診聽到關於「心跳、心律不整」的主訴,可說是心臟科醫師的家常便飯。然而「心律不整」四個字,卻是一個籠統的醫學名詞,需再往下細分成許多不同的種類,對於人體造成的影響也是可大可小,因此必須經由專業的檢查評估後,包括12導程心電圖、24小時心律監測以及心臟超音波等等,才能判斷其嚴重程度,訂定後續的治療計畫。
不過一系列的檢查報告,均顯示這位女士心臟功能良好,亦沒有結構性的異常,唯有24小時心律監測,發現一天竟然有超過2萬下的「心室早期收縮」(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 VPC),也難怪會感到如此不適。
為什麼會有心室早期收縮?
心室早期收縮,最常見的類型其實是「不明原因」 (idiopathic),好發在中年女性身上,常常健康狀況良好,就是心臟亂跳個不停,而這類型心律不整,異常放電的位置大多坐在右心室出口(RVOT)附近。
除了不明原因之外,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狹心症、心肌梗塞)也是產生心室早期收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心臟若有基因上的缺陷、結構性心臟病等,亦會發生心室早期收縮,甚至誘發更嚴重的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進而危及生命。
至於這位女士的病因,最有可能是屬於不明原因的心室早期收縮(Idiopathic VPCs),口服藥物和電生理燒灼術 (ablation)都是合理的治療方式。一般來說,心室早期收縮並不會立即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藥物治療減少發作次數,仍是優先的選擇,但在某些特殊狀況下,舉例來說:發作頻率很高 (>10000 beats per day)、心臟收縮功能異常 (impaired LV function),以及症狀明顯難以忍受的病人,電燒治療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約70-80%的病人在術後的發作次數會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治癒。
最後,這位女士接受3D立體定位系統燒灼術,精準地消滅了在右心室出口的病灶,心臟終於不再亂跳,也不用吃藥,快樂逍遙去了。
圖一、12導程心電圖顯示心室早期收縮從右心室出口處發出。 (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圖二、心導管儀器透視下的導管電燒位置,在右心室出口靠近中膈處。 (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圖三、此為病人實際接受3D定位系統燒灼術的影像,藉由磁電場以及程式運算描繪出心臟內部的形狀。(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 周靖堯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42期《新光醫訊》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不准外出和桌球雙打…NBA7月迪士尼復賽隔離守則厚如半本《哈利波特》
「鳳山清捷隊」國民黨不挺 時力沒嗅到「危機感」
兒時的點點滴滴 一元積木越簡單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