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主宰世界的路線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發表"主宰世界的路線圖"的分析文章,其作者也是不久前出版《世界頭號強人-習近平》一書的兩位作者。
文章一開始便批評德國不顧現實的理想夢幻:德國政界強調"全球制裁俄羅斯的行為正在奏效"就屬於這類夢幻。文章寫道,聯合國所謂多數支持聯大的譴責俄羅斯決議,是因為像列支敦士登擁有38000人口的小國同印度(1.38億)、中國(1.4億)這樣的人口大國有著同樣的權重。投了棄權票的35個國家覆蓋了全球人口的半數以上,因此,德國電視台所說的"全世界都在譴責戰爭"的說法欠妥,如果加上歷史因素,情況正好相反:"美國及其盟友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孤立。"
文章由此寫到50年前美國認為不能讓當時的蘇聯同中國結盟,這將難以對付。於是有了尼克松總統破冰訪華的歷史。冷戰結束後,"東歐陣營國家加入北約的意願可以理解,但同時,西方忽略了俄羅斯的憂慮,此舉將普京推向獨裁者習近平,而後者離我們的自由理念相距更為遙遠。"
至於俄羅斯同中國尤其在經濟上的密切關系,文章寫道:
雙邊的"軍事戰略將受到經濟戰略的補充。中俄貿易俄將從2021年的1270億歐元上升到2024年的1800億歐元,增長50%。習近平和普京(2月初)還簽署了價值1100億歐元的65項投資計劃"。
"正當德國退出煤電的時候,中國開始在俄羅斯投資開採和加工原材料工業,以及太陽能和風能領域。同時,俄羅斯則在中國幫助修建4座核電廠。此外,莫斯科計劃將向中國提供的天然氣總量提高10倍!為此需要擴建和更新輸油管道,毫無疑問,中國將很快完成這些項目。"
"像在非洲那樣,中國將在俄羅斯擴建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農業修建儲備倉。西伯利亞廣闊土地下埋藏的礦產資源,同中國上億勤勞、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力,這將是成果豐厚的結合,也許可置它們的敵人於死地。"
西方的閉關鎖國只能使中國更強大
《明鏡在線》的一篇長文認為,西方越發明顯地在經濟上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事實上損人不利己。
"為了從對北京的經濟依賴中解放出來,華盛頓、柏林或者巴黎都在強調,歐洲和美國必須更多注重國內市場,收回遍布世界各地的就業崗位和工業領域,讓全球化車輪再轉回來。"
但問題是,"它聽起來蠻在理,但它不是現實。"
"的確,中國更注重拉動內需、研發自主科技,但同時中國奉行加強國際化的戰略。它成立地區性貿易聯盟,發掘新的提供原材料的渠道。它張開的投資協定網絡,涵蓋非洲、亞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區域,它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修建基礎設施、改善運輸道路。
而西方不僅要同中國切斷關系,還要同國際經濟畫上句號。美國近期內不會在亞洲或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歐洲則拋出一個有震撼力的新詞'戰略自主',意思是重要產品只在歐洲生產。這些天來如雷貫耳的'西方道路準則',難道刪除了'開放市場',用'閉關鎖國'取而代之了?令人尤其反感的是,西方國家之間也在關起大門。"
文章舉例寫道,"歐委會決定2030年前為半導體行業撥款450億歐元,這個數字是它每年為技術創新、內部市場和數字化投資總額的兩倍。
問題是,美國也計劃進行相似的投資。到頭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就爭奪同一個工廠展開荒謬的補貼競爭。得利的,是跨國康采恩,倒黴的,是大西洋兩岸的納稅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