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浪姐4》看職場高手生存術:像CEO一樣找對人

綜藝節目《乘風2023》,又稱《浪姐4》再度引發熱點,可說是活生生的職場現形記,與老闆、社畜的生存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遠見》用第一視角透析《浪姐4》比賽,帶你看職場高手如何乘風破浪,同時借重兩岸人力資源專家的市場觀察,洞察企業用人的三大要領和兩個提醒,此外,也進一步融合Google、Meta等企業人才組合的核心思考。

大陸芒果TV王牌綜藝《浪姐4》上線播出,台灣藝人Ella、賈靜雯、A-Lin,與日本女星美依禮芽、內地主持人謝娜等33位姐姐強勢來襲,「姐姐們」的乘風之旅正式開啟,也點燃了兩岸粉絲們心頭的狂熱。

果然,《浪姐4》第一集播出後便成為焦點中的焦點,首日播放量達到1.73億,三天後總播放量更突破5億大關。

而節目之所以火爆,最重要的一點是為30+的女藝人提供證明自我價值的平台,並激勵了螢光幕前的觀眾在人生不同的舞台上去乘風破浪。

《浪姐4》的初舞台精彩不斷,包括Ella演唱出道成名曲《戀人未滿》感動全場,奪下第一名;賈靜文版的《路過人間》賞心悅目;國外選手「六邊形戰士」劉逸雲,歌舞又酷又颯,直接點燃舞台。

跌破眾人眼鏡的是31歲的美依禮芽,《極樂淨土》載歌載舞,贏得大陸二次元動漫迷瘋狂「打call」,人氣票選至今累積逾4600萬票,擊敗謝娜與Ella,成為節目人氣冠軍。

《浪姐4》選人環節,套用於職場找人

最後,Ella、劉逸雲、盧靖姍、謝娜和孫悅五位姐姐脫穎而出,成績排名前五名,也成為《浪姐4》的首批乘風創始人。

乘風創始人在組建團隊、招募隊員的這個環節,許多決定和選擇,看在人力資源專家的眼中,正好可以用於闡述「職場找人」的邏輯。

兩岸人力資源專家、一勢咨詢創辦人黃至堯指出,選才對企業來講,不管大企業、小企業,很賺錢、不賺錢的企業,基本上沒有老闆和主管不缺人。關於「找人」這件事,有三大要領和兩個提醒。

首先,吸引人才,要能把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清楚、講明白。

「因為今天在這個年代,其實真的有一些人,不見得需要再為五斗米折腰,吸引他的除了頭銜、待遇之外,其實真正核心的一點,就是企業的價值觀,或者說企業文化,」黃至堯說。

企業文化,簡言之是這間公司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目標是什麼,然後想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組建合適團隊的第二個要點,個人能力還是關鍵。

擁有20餘年「找人」經歷的黃至堯,每年其實要看的人選非常多,同時幫各式各樣不管新創抑或上市公司的大老闆,乃至有私人飛機的跨國CEO找人。

綜合多年經驗練就的火眼金睛,黃至堯十分看重人才的能力。

「因為公司的價值觀和目標不同,需要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不同,」黃至堯說,一旦目標確立之後,就知道需要什麼樣的人,這些人分別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有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學會選能力,而不是選位置

就好比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都很重要,而這三個人其實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能力,這些能力組合成一個團隊,最後成功護送唐三藏成目標。

這稱為「勝任力」,亦即能夠成功完成工作任務的行為組合。包括要有反應快的,或是抗壓性強的,甚至是比較會說笑話的、簡報技巧好的。

像《浪姐4》,隊長盧靖姍選隊員時,第一時間就找上治癒系歌手劉惜君,自然是看中了劉惜君的歌功,攜手在一公合唱《吻別》,被視為優勝黑馬。

這印證了「未來的人才戰一定是選能力,而不是選位置」這句話。

找人的第三點,黃至堯稱之為「眼緣」。

有的時候,老闆就會特別喜歡某一個員工或某一類型的員工;或者某一類型的員工,就特別會被某一類型的老闆所吸引,「這個相對來講比較講求緣分,也比較難準備。」無論如何,如果想要別人選上自己,一定要先把你自己準備好。

千萬不要放過諸葛亮

老闆在挑人才,同樣的,人才也在挑老闆,怎麼樣能夠選到對的人?關鍵便在於對「找人」這件事情有多認真。

黃至堯給企業主的第一個提醒是,找對的人來找人。

譬如,若總是找年薪50萬的人資,去找年薪500萬的高手,其實有點困難,基本上這兩類人不是一個圈子。

第二個提醒是,很多老闆因為工作忙碌,面試時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遲到,這樣的態度,即便坐在面前的就是諸葛亮,也可能錯失人才。

「我常常勸老闆說,如果你確定他是你的人才,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黃至堯說。

再以《浪姐4》為例,當隊長Ella在第二輪選人的時候,即便已有很多候選的姐姐都站了起來,可是她心裡想的就是那一個她要的人──李莎旻子。

即便李莎旻子一開始沒有為她站起來,她都進行了邀請,哪怕邀請之後最終被拒絕,Ella浪費了一次的選才的機會,也還是這樣做了。

「如果知道誰是你的諸葛亮,請千萬不要放過,」黃至堯以過來人的經驗勸道。

愈是高增長企業,愈注重職場的多元性與包容力

《浪姐4》與前幾季相比,有一點很明顯不同:國際化程度更勝以往,參與選手不僅聚集兩岸三地娛樂圈知名女星,連日韓、俄羅斯與德國女星也前來角逐,提昇了節目的可看性。

黃至堯因此聯想到,儘管老闆總會有自己偏愛的所謂「眼緣」,但對高成長企業而言,人才的多樣化跟多元化將變得愈來愈重要。

換言之,隨著企業的人才愈多元,創新跟動能就能比別的企業更加高效,「如果想要成為高成長企業,必須要能嘗試去運用多元的人才,」這位聘僱專家指出,多元化的人才,定義包含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甚至學歷、文化、背景、信仰各異。

國際知名的谷歌(Google)、Meta(臉書)、德勤、聯合利華等,皆主張以多元跟包容做為選才的首要任務,以創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因為企業採取多元人才策略,就必須學會尊重多元、包容彼此的差異──就像《浪姐4》「國際姐姐初登場,眾人紛紛化身小迷妹」;無論那一個國籍的姐姐表現如何奇葩,下台後都獲得其他姐姐的溫暖問候。

姐姐們自己閃耀,也為別人的光環喝采。多元和包容,成為節目的新亮點。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PChome執行長書單,張瑜珊:CEO是公司天花板,必須持續學習
為什麼印度裔CEO稱霸科技業?或許與競爭激烈成長環境有關
CEO轉身當立委,張育美如何靠創業經歷,攀登人生第二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