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全面淨零 先公有後民間

為落實2050年淨零目標,內政部規劃建築減碳「公有先行」,全台民間建物也開始得繃緊神經。內政部20日表示,已完成建築部門淨零措施,將在2026年提前達成公有新建物,須全面取得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未來也會全面觸及到民間的新建物。

國土署進一步表示,最快明年提出修法草案,儘速依建築法規強制實施。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月時強調,2050淨零不是口號,內政部推動建築淨零也「玩真的」,最快明年推出修法草案,規範全台民間新建建物強制實施建築減碳。內政部長劉世芳說,初步先以鼓勵、獎勵性質施行,目前建研所已完成《建築技術規則》修正草案,交由國土署研議,最快明年提出草案,逐步推進到全面實施。

內政部原訂定2050淨零建築的三階段目標,分別是:一、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二、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三、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也說,去年7月起已實施全台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築,需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且今年7月起擴大至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在逐年擴大適用對象下,全台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2026年可提前全面達標。

董建宏並指出,社宅興建也要全面落實,未來所有社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據建築研究所分析,至今年底的12萬戶直接興建社宅完工後,估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2032年底達成累計25萬戶社宅時,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內政部表示,目前公有建築能效申請評定件數已達63件,共計完成認可36件,其中19件取得近零碳建築(1+級)能效標示;2026年時,每年約有超過500件公有建物申請建築能效。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