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對陸系成熟製程開刀 傷敵八百恐自損一千

川普馬上要就位了,然美國拜登政府趕在卸任前,對陸系半導體產業推出新一輪管制措施,將規管戰線從「先進製程」延伸至「成熟製程」,企圖對陸系半導體擴大管制。觀察陸系成熟製程的發展態勢,美方此舉不僅可能傷及自身及盟友企業的營運,更可能加速陸系半導體供應鏈的在地化進程。依照以往美方更換執政者後政策仍延續的軌跡來看,這項政策,恐將造成「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結果。

全球成熟製程產能結構呈現明顯差異。陸系晶圓代工廠以成熟製程為主要營收來源,而海外的成熟製程主要由整合元件製造商(IDM)主導。這種結構性差異,使得美國的管制措施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的連鎖反應。

歐美日韓的IDM廠商,包括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在車用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這些應用多仰賴成熟製程生產。美國的限制措施,可能迫使這些IDM廠商重新評估其供應鏈布局,增加營運成本和不確定性。

此外,此刻進行成熟製程管制已非最佳時點,陸系晶圓代工廠因先進製程受到封鎖,近年來轉向大力開展成熟製程領域,並建立起相當的經濟規模;據集邦科技統計,預估至2025年底,陸系業者在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的成熟製程產能占比,將超過25%。

這項數字背後反映的意義是,陸系半導體產業在成熟製程領域,已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和產能優勢。以製程技術而言,陸系廠商推進至28奈米高壓製程實現量產,顯然更低階的成熟製程量產技術相當嫻熟,成本控制將更具優勢。

此外,雖2025年仍具變數,但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約75%以上,成熟製程溫和復甦,陸系成熟製程廠有機會景氣反轉向上時,繼續放大經營績效與優勢。過去20年來,陸系業者追得很緊,這次要拚的是彎道超車,產能一旦開出,不僅台廠將失去報價優勢,陸系產品賣價也比歐美的成本低,以IDM(整合元件製造廠)為主的歐美半導體業者,市場大餅恐會整碗被捧過去。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的影響已開始發酵。美國MCU暨類比IC大廠Microchip最近一次法說會上,調降了營收展望,並宣布將在2025年7月關閉亞歷桑那州坦佩市的晶圓廠Fab2,管理層說明的主因是訂單趨緩,須先清空先前建立的現有庫存。相關歐美業者恐怕從MCU、類比IC、驅動IC、功率晶片、甚至感測晶片,都將遭遇同樣的競爭壓力。

在如此的市場態勢下,美國如對成熟製程進行管制,可能產生三個重大的影響。首先,由於陸系晶圓廠已具備價格優勢,管制措施可能加速客戶轉單至陸系供應商,特別是對成本敏感的消費性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其次,面對供應鏈重組的壓力,歐美日韓IDM廠商可能被迫加速尋找替代產能或調整產品策略,將增加其營運成本並影響獲利能力。最後,這些限制可能刺激中國大陸加快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的建設,反而達到強化而非弱化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效果。

地緣政治因素確實促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走向分流,確保區域產能自主也成為各國重要議題。然而,在成熟製程領域,中國大陸已經建立相當的產業基礎,包括技術能力、產能規模和價格優勢。美國此時對成熟製程採取管制措施,或許會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但重組的結果未必符合美方原先預期的效果。相反的,還可能促使終端客戶因成本轉向陸系供應商,同時打擊美國盟友的企業競爭力。

時至今日,任何貿易管制措施都需要審慎評估其外溢效應。美國此次針對成熟製程的管制政策,高機率低估了陸系廠商在這個領域裡,已具備的競爭優勢。這個政策不僅可能傷及盟友利益,更可能加速陸系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發展,恐非美方決策者樂見的結果。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台驊:明年H1海運賣方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