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4件事 養成花錢好習慣

文:李美虹

學會這4件事 養成花錢好習慣
學會這4件事 養成花錢好習慣

相信你應該有這種經驗:才剛上網買了某樣東西,之後類似產品、不同牌子的各式廣告就不斷出現在你所瀏覽的網頁內……。難怪有朋友說,現代人身處在消費爆炸的時代,簡直是無時無刻都在被廣告轟炸,腦波弱一點的人往往會被這些廣告吸引,然後手一滑就不小心衝動購物,也因此買下很多原先根本就不需要的東西。

該如何避免亂花錢而導致財務失衡?日本平民理財大師橫山光昭在《存錢態度》一書中曾不斷提醒讀者,可以透過整理皮夾來思考我們對於金錢的分類究竟是該被歸類在「消費」、「浪費」或「投資」的哪一個區塊內。

為什麼要把金錢做「分類」?因為透過分類,可以讓我們學習思考,目的是減少浪費支出,並建立價值觀,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而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事物上。

避開小確幸心態 建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

其實,想要避開小確幸式的消費習慣並不難,只要在消費之前,先搞懂這幾件事:

❶看懂行銷手法 避免掉入「折扣率」陷阱

多數人在購物時,很容易會陷入商家的促銷話術,其中又以「折扣率」陷阱最多,甚至有些人會因為「折扣」而囤積了原本並不需要的物品。而囤積不需要的物品,本質上就是一種浪費。試想,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存在銀行或做投資,你或許更早就能擁有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什麼是「折扣率」陷阱?舉例來說,A小姐與B小姐到甲、乙兩間超市比價採買相同的食材,A小姐在甲超市看到一盒100元的雞蛋打6折、3500元的進口米降至3300元、一把蔬菜打5折後只要100元。A小姐很快地把目光停留在這些「折扣率」上,最後共花了3460元。

廣告

相反的,B小姐進入甲、乙兩間賣場後,她跳過折扣,直接算出「實際購買金額」,最後她在乙超市購買了:原價一盒100元的雞蛋打8折後80元、3500元進口米特惠價3200元,一把200元的蔬菜打75折後為150元,總計花了3430元。

A及B小姐的差異是,A小姐購買的商店「感覺上」折扣率高,但B小姐用實際金額計算,結帳時反而便宜了30元。這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原本以為賺到便宜,最後其實是買貴了!

❷必需品應選耐用、好用,不要用便宜貨替代。

窮人與富人的消費差異在於窮人拼命尋找折扣店,必需品傾向購買便宜貨來替代,但最後卻因為不耐用,結果提高了更換頻率,反而浪費錢;而有錢人寧可選擇昂貴但耐用、好用、保值及真正需要的東西。請記住,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浪費。

不過,我也要特別提醒,買昂貴的東西,一定要以「負擔得起」為最大前提,千萬別為了買昂貴的東西,而忽略了自身的財務狀況,結果反而債務纏身。

用信用卡支付「必要」開銷 而非購買「想要」物品

❸將必需品列好清單 在折扣期大量購買。

對於真正的必需品或日常用品,建議可以在促銷期間大量採購。平時把需要買的東西列好一張清單,等到促銷時再一次買齊,但在此之前,得練習「耐心」(耐心等待折扣)。

❹聰明使用信用卡。

現在已經進入「無現金時代」,因此期待消費者不使用信用卡就像天方夜譚,但許多理財專家都建議,最好的消費方式,是用金融簽帳卡(Debit card)取代信用卡,因為在刷卡當下,錢就已經從帳戶扣掉;其次,千萬不要使用信用卡貸款,因為那是一個無底深淵。

究竟該選擇哪一張信用卡?百貨公司聯名卡、加油卡或超商聯名卡呢?我的建議是:先從家庭支出分類項目中,找出優惠最大、最容易累積紅利或現金回饋的信用卡。其次,不要用信用卡買「想要」的東西,而是用來支付「必要」項目,例如捷運儲值、電話費或水電費等。

尤其是越大筆的必要開銷,例如喜宴或購車頭期款等,此時用信用卡支付,可以累積不少紅利點數或獲得較高額的現金回饋。這才是聰明用卡的消費方式。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

更多新手文章,快來投資新手村瞧瞧!

★延伸閱讀★

如何檢視自己的醫療保障夠不夠?

兒童保險「這7種」年繳1萬元 保障700萬!

年度投資績效 用這張表簡單又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