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退休金 愈早開始愈輕鬆
關於退休金,很多人都知道應該要提早存,這樣每月提撥的金額壓力最輕,但是,又礙於每個月有許多固定支出與額外消費,加上又有短中期目標例如出國旅遊、買車或買房等等,在有限的薪水下,如何能夠將這麼多存錢目標做好配置,是許多小資族的煩惱。
我常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小資族因為薪水有限,所以在計算每個月收支時,可以先把固定支出透過記帳方式先計算出來,如果當「支出>收入」時,此刻你要做的絕對不是什麼薪水配置問題,而是努力想辦法開源節流,尤其時開源為重,因為「固定支出」通常就代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調降的空間,就算縮衣節食,每個月可能也只能省下個幾千元,這對「支出>收入」的人來說,幫助有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開源」,現在斜槓人生當道,想一想自己還有哪些專長,從最容易上手的地方去開拓財源,如果沒有其他專長,只能靠勞力賺取,那就多兼一份差,例如下班後多接案子,甚至去打工,一個月至少也能增加幾千元至萬元的收入。而靠兼差或斜槓人生所增加的收入,就有機會可以改善「支出>收入」的狀況。
當你收支達到平衡,甚至邁入「支出<收入」時,代表你已經有能力開始做各項目標的資金配置。舉例來說,如果你每個月有5千元盈餘(=收入—支出),而自己有買屋與存退休金兩項中長期目標要執行,那麼,你就可以開設兩個帳戶,一個是買房帳戶,一個是退休金帳戶,依照自己的規劃將5千元分配到這兩個帳戶存起來,例如買房帳戶每月存3千元,退休金帳戶每月存2千元。如果每年還有多的獎金或額外收入,一樣按照比例存入這兩個戶頭內,讓累積的速度可以加快。
所得替代率越高 代表退休後生活越接近退休前生活水準
在談如何存退休金之前,我們應該先瞭解一個名詞:「所得替代率」。什麼是「所得替代率」?就是用來計算退休後每月退休金是否足夠用退休前的每月可用所得來估算生活品質、生活費所需的比例。
所得替代率的公式是:所得替代率=退休後每月退休金÷在職時每月月薪(退休前一年)
舉例來說,退休前一年每月月薪若是8萬元,你希望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有5萬元的生活費,那麼所得替代率就是5萬元÷8萬元=62.5%,但這是未包含通貨膨脹因子在內,像今年通貨膨脹率高漲,如果退休前沒有把通貨膨脹這項因子考慮進去的話,之前準備的退休金就很可能會在高通膨時發現不夠用,所以,在準備退休金時,一定要把通貨膨脹因子算進去。
存退休金時 要把通貨膨脹率考慮進來
通貨膨脹對退休金的影響有多大?舉例來說,25歲年輕人工作到65歲退休,勞保老年年金加上勞退金,退休後可領到4萬4千元,但是,如果假設通膨率是3%,那麼40年後物價等於是上漲了3.26倍,代表這位年輕人在65歲退休時的實際購買力,只剩下13,488元!
從上面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通貨膨脹會讓我們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會造成貨幣貶值,進而使物價上升。如果每年通貨膨脹率都是3%的話,就代表我們的貨幣購買力每年會縮水3%,簡單舉例,如果一個漢堡現在價格是100元,通貨膨脹率3%,那麼明年我們等於要用103元才能買到一個漢堡,如果連續24年每年通貨膨脹率都是3%的話,那麼現在的100元,到時就只能買到半個漢堡(快速計算方式可以用72法則)。
所以,在存退休金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將通貨膨脹這個因子加進來,這樣才不會在退休後發現生活費根本無法抵抗當時的物價水準。我們可以從附表得知在不同的通貨膨脹年增率下,退休金儲存的倍數,並藉以反推從現在開始到退休時的年期,然後依照每月退休金額去推算出現在起每月必須提撥多少退休準備金額。
加計通膨,退休金應乘上的倍數
存退休金 愈早存愈輕鬆
不少年輕人因為年紀還輕,還沒有意識到退休的重要性,總認為等到40、50歲再來規劃就可以,殊不知這就因此而錯過了大好的存糧的時光。前面提到,存退休金是愈早開始存錢壓力愈輕鬆,因為愈早開始,儲蓄和投資的時間愈長,自然可以取得更多的時間複利(現在投入的本金×時間複利)。
舉例來說,若從25歲開始,每月存1萬元(年存12萬元)到自己的退休金帳戶裡,經過40年(也就是480個月)的累積,我們這裡用4%的複利計算,經過40年的滾存,那麼在65歲退休時,就可以擁有大約1,185萬元的退休金。但如果是等到5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就算將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倍增到每月2萬元(年存24萬元),經過15年(180個月)、一樣以4%複利滾存後,到了65歲退休時,退休金也只能滾到493萬元,這個金額與25歲開始每月僅投入1萬元的金額相比,連一半都不到,這就是「複利」的強大,而想要擁有強大的複利,一定跟時間有關,時間就是金錢,而你的年輕本錢就是最好的利器。所以,及趁早投入與規畫退休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存退休金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隨便列舉幾個都是你可以輕易上手的:
定期定額投資成長型基金(請採累積型,而不是領配息出來)
定期定額投資ETF(追蹤指數的基金),記得每年領到的配息也要再繼續投資。
定期定額買每年穩定配息的股票(存股),領息後記得再投資,千萬不要領息後就拿來花用,那就沒有複利的效果了。
非常保守的人,可以用儲蓄險或定存,但是這是資產累積效益最差的一種。
把錢存到年金險。退休後靠年金險每月或每年領取一筆金額。
到了40歲過後,請記得將一部份資金挪往債券部位,同時擁有股、債,可以讓資產更穩健的增長。股債比例可以用「100-年齡=股票配置比重」,例如40歲的話,60%資金配置在股票或股票型ETF,40%資金配置在債券或債券ETF。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