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陸槓歐盟 祭豬肉反傾銷調查

【時報-台北電】中國大陸商務部17日宣布,即日起將對歐盟進口豬肉及相關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也是歐盟上周宣布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38.1%懲罰性關稅以來,中國最新的反制措施。市場認為,乳製品可能是中方下個反制項目。

中國商務部公告,6月6日收到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交的申請,要求對歐盟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本次傾銷調查期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預計在2025年6月17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六個月。

歐盟執委會12日公布將從7月起針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後,中國官方也立刻表態將採取維權舉措。外媒引述專家分析,豬肉、乳製品都是可能的反制領域。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歐洲業界人士和分析師認為,中國大陸若限制歐洲豬肉進口,歐洲業者將面對價格和利潤下滑的夢魘。中國去年最大的豬肉供應國為西班牙,佔中國豬肉進口總量的近23%,其次是美國和巴西。歐盟國家中,荷蘭、丹麥和法國的豬肉外銷占比亦高。

路透報導,以去年來說,中國進口的豬肉相關產品的金額高達64.5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來自歐盟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進口的豬肉產品包括豬耳朵、豬鼻子和豬腳等在歐洲不受青睞的雜碎部位。分析人士說,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向中國出口這些部位有助於提高整豬的價值,中國是一個「寶貴且重要的」豬肉出口市場,一旦終止訂單將導致歐洲豬肉業界蒙受巨大損失。

廣告

歐洲業者擔心中方的反制措施進一步擴大。今年1月,中國為報復歐盟對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宣布對來自歐盟,主要是法國的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在歐盟宣布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預告」,中國業者準備證據,要求對歐盟進口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歐盟是中國第二大的乳製品來源地,占其2023年乳製品進口總額的36%,僅次於紐西蘭,澳洲位居第三。歐盟數據顯示,去年歐盟出口到中國的乳製品價值約17億歐元,主要產品包含乳清粉、奶油和鮮奶。包括荷蘭、法國、德國、愛爾蘭和丹麥的乳製品產業,都一定程度仰賴中國市場。(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