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興亞股 東亞勝過東南亞

【時報-台北電】根據5月基金經理人調查結果,亞股仍有小幅報酬空間,在看好的區域上,東亞勝過東南亞,且科技股贏過傳統股。

安聯投信表示,全球流動性縮減的不確定性逐漸降低、科技業基本面上半年落底、國際資金回流等背景下,總經干擾淡化,回歸基本面主動選股,持續看好產業維持趨勢題材族群,如AI、車用電子、雲端伺服器及高速運算等長期成長趨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大陸5月製造業數據雖較為疲弱,但不含大陸在內的亞洲製造業指數卻連續四個月攀升來到13個月高點,其中印度、泰國、菲律賓新訂單指數均遠高於擴張點,亞洲主要5國OECD領先指標也呈現轉折回升趨勢,突顯亞洲國家以本地需求為主的整體成長動能穩健。

雖然亞洲出口仍面臨美歐需求放緩的不確定性、科技產業庫存去化時程可能拉長,但利基型產業或產業中最具競爭優勢者,營運前景仍較為明朗並可望吸引資金青睞。

但亞股中的日股、台股,目前是法人對相看好標的,原因在於科技半導體股價回升,也有望成為支撐部分新興亞股市場的表現。安聯投信台股團隊分析,上半年科技產業仍在庫存調整,但基本面已度過最糟情況,未來可望回升,預期2024年至2025年將是半導體大年,對台股相當有利。就需求面,近期手機等消費仍不如預期,但科技產業仍在持續升級進步,今年企業資本支出才是關注重點,AI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等機會受期待,受惠的台股供應鏈也將有所差異。

日股部分,國泰投顧強調,日股出現三大反轉訊號,包括日本經濟數據轉好,服務業表現受惠旅遊復甦;新任總裁支持寬鬆政策,日圓貶值有利指數表現以及外資已連10周淨買入等。

富達國際也認為,在經濟增長優於預期與日圓持續貶值之下,日本股市來到33年新高,接下來需觀察日本經濟是否能持續增長。由於美國即將公布CPI通膨數據與美國聯準會將舉行6月利率會議決策,預期將牽動市場走向,投資策略需謹防市場波動,擇優加碼為宜。(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