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日益緊張,跨國企業轉靠「生成式 AI」緩解供應鏈壓力

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英國《金融時報》(FT)日前報導,一些大型跨國公司進而轉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來管理因為人權和環境議題而日漸複雜的供應鏈。

這些跨國公司包括了: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貨櫃航運龍頭馬士基(Maersk)、以及工業巨擘西門子(Siemens),他們透過生成式 AI 來尋找新的供應合作商、敲定合約談判,以及辨識出可能涉嫌壓迫新疆維吾爾族的供應商,並確保公司不會和這些侵犯環境與人權的供應商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公司使用 AI 管理供應鏈並非什麼新鮮事,然而生成式 AI 的出現使得企業能夠更進一步實現流程自動化。尤其在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高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跨國公司意識到,他們必須與供應商和客戶攜手對抗變動的大環境。

此外,像德國等國家修訂的供應鏈新法,也要求企業監控供應鏈中的環境與人權問題。

Pactum 開發 AI 機器人進行供應商議價

馬士基的技術長 Navneet Kapoor 表示,生成式 AI 的問世使過去一年的情況有了巨大的變化。他在報導中提到,馬士基與一群投資客在去年 12 月共同注資舊金山的 Pactum 公司 2000 萬美元,協助其開發 AI 聊天機器人。

創立於 2019 年的 Pactum 是一家專門運用 AI 科技打造供全球企業進行個人化商務合約談判的系統,旨在為採購流程帶來變革,沃爾瑪是 Pactum 的第一個客戶。

廣告

如今 Pactum 旗下的聊天機器人(類似於 ChatGPT)已經能夠代理馬士基、沃爾瑪和分銷集團 Wesco 等公司與供應商進行議價。

Pactum 的共同創辦人 Kaspar Korjus 表示:

當戰爭與疫情爆發,或是供應鏈受到干擾時,都需要隨時與供應商保持聯繫。但這幾年來,這些干擾狀況層出不窮,若用人工方式處理會耗費大量時間,就連沃爾瑪也沒有辦法聯絡上萬家供應廠商。

Korjus 表示,Pactum 的聊天機器人已經代表數十家財星前 500 強企業,參與價值高達 100 萬美元的合約議價。

運用 AI 管理供應鏈,事半功倍!

西門子也正在積極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自 2019 年開始使用德國 Scoutbee 的服務。Scoutbee 亦於今年推出了聊天機器人,用於尋找替代供應商,或找出客戶供應鏈的脆弱環節。

紐約新創公司 Altana 的客戶包括馬士基和美國邊境管理局,Altana 會蒐集海關申報文件和航運資料等數據,編製出一幅連結全球五億家公司的地圖,客戶可以利用這個 AI 平台追蹤商品供應商是否來自新疆,或追蹤自家產品是否被用於俄羅斯的武器系統中。

正如調研機構 PYMNTS 在 4 月份時所說的,全球航運和物流正處於轉變期,他們正在尋求更智慧的營運方式。貿易技術解決方案公司 Freightos 的執行長 Zvi Schreiber 今年 3 月份接受 PYMNTS 的訪問時形容,國際貨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在線程度相對較低」的企業,這導致了「數十億美元的浪費」。

簡言之,全球貨運的這種離線且高度中介性質的行業特性,被認為是近年來所有供應鏈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

PYMNTS 在報導中寫道:

幸運的是,即使是最根深蒂固且傳統手工操作的行業,也開始意識到現代技術的好處。例如,重要的業務營運,如『定價』就已經仰賴數位化工具和更高效的技術流程。

PYMNTS 認為,新一代的商業解決方案將 AI 應用於現有的資料流程之上,極大地提高了操作流程的效率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全球對海上貨櫃運輸的需求持續下降,使航運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馬士基執行長 Vincent Clerc 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客戶已經在減少庫存,這一趨勢似乎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IBM要用AI取代旗下8000個實體職缺,海嘯第一波已擊中誰?
想要企業專屬AI解決方案?麥肯錫結盟AI新創Cohere、提供客制生成式AI
【TQM傳教士】AI 取代人類?企業如何抉擇,如何幫助員工善用AI
AI 會對你的工作造成什麼影響?先來看看工程師是不是要被 AI 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