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經濟若衰退 四大領域陷麻煩

【時報-台北電】聯準會(Fed)鷹式升息力抗通膨,經濟恐因貨幣緊縮過猛而走下坡,但美國財經媒體《巴倫周刊》(Barron’s)匯集專家意見發現,新興市場、中國及其房市、歐洲高收益債和股票、槓桿貸款等四大領域,也會受到牽連陷入麻煩。

《巴倫周刊》徵詢基金經理人、策略師和經濟學家的看法,找出何處會因經濟衰退捲入麻煩,而這幾處地方出乎投資人及監管者意料之外。

新興市場國家早已為糧食和燃料成本高漲所苦,如今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加速升息,追逐高收益的投資人受利差誘惑,自然大舉撤出新興市場。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警告,雖然現階段他還看不到新興市場有立即的危機,但外債高築的新興國家,一旦遇上全球金融環境緊縮,容易遭逢經濟和經濟挑戰。

受嚴厲防疫封控拖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日前公布第二季GDP增幅僅0.4%,寫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糟紀錄。經濟學家雖大多預期下半年會好轉,但疫情恐使期望落空,在供應鏈中居要角的中國城市恐再現封鎖噩夢。

中國房市是另一大問題,TS Lombard分析師指出,該產業發行美元計價債券1.6兆美元,美元因Fed升息走強,中國地產業更難償債,進而波及到中國股債市。

俄烏戰爭傷到全球經濟,而歐洲因經濟多仰賴俄羅斯能源,所受衝擊尤深。萬一俄國長期停供天然氣,歐洲將陷入衰退深淵。

歐洲垃圾債市場的流動性開始乾涸,分析師也提到,即便MSCI Europe跌了22%,歐股還是有續跌空間。貝萊德投資研究所策略師18日指出,他們戰術性地減碼歐股。

槓桿貸款(leveraged loans)發放的對象,通常是老早就負債累累的企業。雖說槓桿貸款市場不大可能讓金融體系一團亂,一旦經濟衰退,卻可能是第一個蒙受鉅額損失的信貸市場。

策略師表示,Markit iBoxx USD Liquid Leveraged Loan指數今年來挫低6%,可能還會繼續往下跌。(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