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全球玉米霸主換人 美國恐與王座永別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農民在國際玉米市場稱霸已經超過半世紀,但在截至8月31日的農業年度,美國的玉米出口王冠拱手讓給了巴西,且可能永遠奪不回來。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在2023收成年,美國玉米估將佔全球玉米出口量約23%,遠低於巴西的近32%。而在9月1日開始的2024收成年,巴西也將保持領先。

回溯到甘迺迪政府時期,美國只有一次跌落全球玉米出口王座,即在2013年,當時美國遭逢嚴重乾旱。—直到現在,美國玉米出口業從未連續兩年屈居第二。

美國農民可能對失去玉米出口一哥地位不會感到太陌生,過去十年間,他們也失去了黃豆和小麥出口的冠軍寶座。首先是黃豆出口,巴西在2013年搶得領先。隔年,在面臨來自歐盟和俄羅斯的競爭下,美國也失去在小麥出口市場的主導地位。

美國不斷流失農業競爭力,對於一個長期將糧食作為地緣政治力量的國家來說是一大打擊。在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即利用其豐沃的糧食供應作為工具,成功阻止共產主義在開發中國家蔓延。

已從業近50年的資深交易員Ann Berg表示,美國讓我想到「溫水煮青蛙」,它失去了其主導地位,但這花了40年之久。

事實上,美國玉米出口的變化並不完全令人意外。多年來,聯邦政府一直鼓勵使用國內種植的玉米生產燃料乙醇並加入汽油中,約40%的美國玉米被用於生產生質燃料,但隨著越來越多電動汽車上路,這個需求可能面臨風險。

伊利諾伊州農民、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首席經濟學家Krista Swanson表示,巴西這個拉丁美洲國家的豐收與美國的歉收,再加上巴西貨幣貶值,使其玉米出口業在本季佔得上風。她認為今年美國在全球玉米市場遭遇一些挑戰,並希望這只是暫時現象,「當整個5月和6月巴西每蒲式耳(bushel)玉米市場價格比美國便宜75美分時,這真的很難競爭」。

廣告

但這可能不會只是暫時現象,因為美國玉米產業在全球競爭的一些劣勢將持續存在,包括美國的人力和運輸成本較高、密西西比河持續乾旱堵住了中西部農作物的主要貿易動脈、中國轉向巴西採購穀物等。此外,巴西一直在提升其港口與基礎設施,以及巴西的玉米是一年兩收,這比美國更競爭優勢。對於農產品大客戶中國來說,巴西沒有任何美國的政治包袱。去年中國簽署了一項購買巴西穀物的協議,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這份新協議的第一批玉米將於11月起程運往中國。

政策研究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農業分析師Even Pay表示,短期內美中兩國的外交關係不太可能改善太多,這將使美國農業處於某種劣勢。

因此,即使短期內美國玉米有一兩年重新奪回出口王座,但從長遠來看,考量到與巴西相比所面臨的種種障礙,美國也不太可能一直守住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