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居高思危 權證進退皆宜

全球股市颳起輝達旋風,台股表現尤其搶眼,由最大權值股台積電登高一呼帶動,股價朝向千金寶座叩關,帶動AI供應鏈權值股表現,加權指數從攻克21,000點後,一路勢如破竹衝破22,000點、23,000點等整數關卡,法人對台股高點不設限,端看AI大浪與外資回補兩股力道交互作用強度。

輝達本月股價分割後續揚,日前擠下微軟,榮登全球市值最大企業寶座,保德信表示,輝達市值自2023年6月中旬站上1兆美元之後,歷經181個交易日,於今年3月晉升為2兆美元市值成員,之後又過了僅僅67個交易日、6月5日便成為第三個3兆美元市值的龍頭,不僅引領美股指數頻創新高,更成為美股投資的重點指標。

台股以最大權值股台積電為AI供應鏈領頭羊,外資對其目標價預期共識值迄今已上移到千元水準。包括:花旗環球、滙豐、瑞銀、麥格理、海通國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證券與數家金控旗下投顧等,都給出1,000元以上股價預期,高盛更賦予1,160元高價。

外資法人認為,從資金流向來看,外資最近才開始回補對台股持股,儘管台股評價是否來到高位,持續引發市場多空辯論,然只要國際資金啟動加碼,評價確實還有上檔空間,研究機構對台股行情並不預設漲幅立場。

PGIM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黃新迪表示,AI題材持續發威,包括:晶圓龍頭大廠的CoWoS產能開出,有利於供應鏈廠商營收表現,相關效應也會慢慢擴散。再來是通用型伺服器需求開始復甦,AI PC需求浮現,以及蘋果高階AI智慧機有望帶動換機潮,都可能掀起另一波科技股投資風潮。

廣告

群益金鼎證券指出,外部因素對台股影響仍不可不慎,像是美國通膨數據、美債殖利率變化,再加上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心理預期等,市場波動度還是有可能拉高,就算台股大漲也不可掉以輕心。另一方面,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仍未塵埃落定,亦為變數之一。

權證發行券商認為,權值股飆風再起帶動加權指數近期急漲,投資人若想嚴控資金水位,不妨改以較小金額,透過認購權證布局,若多頭續強,可以保有跟上行情機會,放大槓桿的效果也可能相當驚人。反過來說,投資人若對未來行情較沒有把握,認為漲多之後恐面臨修正,也可以認售權證進行反向避險,以保護持有的現貨部位。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竹科銅鑼園區環差案 通過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