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攻先進封裝 鞏固領先優勢

「台積電學」為亞太經合會上各國對台灣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尤其當晶片設計和製程技術的創新進展趨緩,不管製程技術下殺到多少奈米,晶片尺寸縮減似逼近極限之際,要如何掌握領先優勢?為此,台積電提前布局封裝技術,另闢提升電晶體密度蹊徑,在iPhone 6s時期晶片就使用INFO(整合型扇型封裝),今年2.5D CoWoS已供不應求,SoIC的3D封裝為下個世代發展關鍵。

不同商業模式(晶圓代工、IDM、OSAT)的企業都在同一個先進封裝市場展開競爭。但能實現的玩家數量有限,因為在前端製造和積體電路的複雜程度,使得後段封裝廠難以打入。其中,英特爾、台積電成功利用先進封裝市場的增長,達到了較OSAT(委外封測代工)業者更快、更先進的技術。

封裝自起初QFN/QFP導線架封裝,到覆晶球閘陣列封裝(FCBGA),隨著電晶體密度微縮,晶片性能要求提升,封裝逐步占有關鍵地位。發展出2D、2.5D/3D先進封裝技術。未來誰可以把SoIC做好,就是封裝時代的領頭羊。

AMD的MI300將會採用台積電的SoIC搭配CoWoS封裝,相關業者透露,SoIC良率仍低且成本高昂,短時間尚難以普及,但台積電的3奈米封裝預計會在2023年底進行小量產,同時2奈米也會進入認證階段,印證了往更小的製程節點,都是台積電的天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