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躲不過2】台灣為何長期低薪?學者提三原因四解方
為何基本工資調升仍無法改變台灣長期以來的低薪環境?學者表示,薪資水準提升應在產業轉型、薪資發展、教育結構等方面共同衡量、檢討。一味調升基本工資,就算調到3萬元,也只是一個示範效果,無法真正讓業者、勞工享受到經濟成長果實,更沒有辦法全面翻轉低薪環境。
中經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黃勢璋指出,目前台灣的低薪環境有三大原因。
原因一:做為產業占比最大宗的服務業,對於創新轉型的行動相對保守。政府提供投資抵減優惠,多數都是製造業申請,服務業在創新發展這部分的投資遠遠不足。
原因二:高等教育氾濫,導致高學歷者無法找到相符條件的工作。傳統唯有讀書高的想法,也影響了很多人的薪資跟工作,導致學生在專門技術的訓練上少了很多。
原因三:近二年疫情拖累服務業發展,限制了整體薪資水準提升。
但他認為,政府仍有四面向可以著手解決。
解方一:研發創新創造超額報酬
薪資水準要提升,首先企業老闆必須賺錢,且願意將賺錢成果跟員工分享。從經濟理論來看,要有超額報酬或獲得更多報酬,研發創新是很重要的基礎。製造業過去也有產業外移、自動化分工等困境,因此他們很清楚的研發創新的重要性。
政府應思考把錢配置到更好的地方,幫助民眾、年輕人改善低新的問題與勞動環境。因應科技創新的未來,5G、AI、電動車、自駕車、AIoT、大數據等資訊應用產業,是不得不緊追的未來趨勢,應用這些創新轉型的智慧導入,一定可以創造他們的附加價值。
解方二:鼓勵服務業轉型升級
台灣的產業結構有約七成是服務業,且聘雇人力就佔了總勞動人口的六成,台灣在服務業人力投入很多,產業結構也都是以服務業為主,但服務業創造的價值,相較製造業更不容易衡量。從政府角度來看,還是要鼓勵產業(尤其服務業),進行研發創新以及升級轉型。
像在這一波疫情,傳統服務業可以搭配數位創新、科技應用能突破營運盲點。以傳統觀光旅遊產業為例,台灣各地都有在地創生特質,結合資訊科技打造廊帶文化的特色生活美學體驗,還是有發展機會可以浮現。
若政府想要鼓勵企業投入轉型,可以透過發放「企業消費券」,補助企業購買高技術材料、設備、器械、訓練課程的成本;此外,「口號喊得再好倒不如給他們看成果」,可蒐集各產業成功轉型案例打造DEMO CENTER,讓已有成果的企業起到領頭羊作用,激勵其他企業積極轉型。
解方三:協助年輕人練就專業力
過去傳統只注重普通人才的做法要去調整,未來關注專門技術人才,協助年輕人走專門技術路線。練就技術專業能力,「人多地方不一定好、人少的地方也不一定壞」。
許多學者都提到可參考德國的教育體系做法,從現實層面來看,在高等教育研讀科技大學或專業領域的學生,確實比就讀傳統大學的學生,有更多拉高自己薪資水準的機會。
解方四:廣納外籍專業高階人力
台灣在廣納外籍專業人才方面可再加強,包含專業技術、智慧服務、創新人才的發展,有許多國家的發展相對比台灣更好、更多,如果廣納外籍專業高階人力、借力使力,提高台灣的技術能量或高素質生產力,除了工資水準可以攀升,更能打造第二、第三專長,創造符合潮流的機會。(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低薪躲不過1】6年政府力推基本工資調升 員工卻無感 問題在哪?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