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讓你發 100 篇貼文!社群媒體 Minus 限制發文次數,為現代社會帶來哪些反思?
如果你只有 100 次發文機會,你會想在社群媒體上說什麼?
當各家社群媒體都在推出新功能,想方設法延長用戶的使用時間時,美國伊利諾大學新媒體藝術教授 Ben Grosser 決定反其道而行,創立名叫 Minus 的社群媒體,追求「less is more」,限制用戶的發文次數。
極簡版社群媒體,在這裡不能按讚、分享轉傳、追蹤
申請帳號後,用戶擁有 100 次發文的機會,每發出一篇貼文,平台就會顯示用戶剩餘的發文次數。
與我們熟悉的社群媒體不同,Minus 的介面設計相當簡潔,沒有過多的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要色調。貼文只有文字,不會看到其他社群媒體常見的照片、影片、語音訊息等多媒體內容。
作為「極簡版社群媒體」,Minus 創辦人 Grosser 拿掉所有會讓人們沈迷的功能,按讚、分享、追蹤等功能在這裡都不存在,用戶只能「發文」與「留言」,但平台會刻意隱藏貼文的留言數量,也不會顯示明確的發文時間,只會以「post a while ago」、「post recently」等粗略時間點描述。雖然用完所有發文額度後用戶將無法發文,但還是可以在平台上回覆他人的貼文,與其他人進行交流。
在 Minus 看不到商業勢力介入的痕跡,平台不會蒐集用戶資料,也不會依照演算來顯示貼文順序,發文時間是貼文排序的唯一標準,與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社群媒體透過用戶按讚、追蹤等習性的演算法制定個人化貼文順序的方法大不相同。(延伸閱讀:「我喜歡自拍」成絕響?反自拍 App Poparazzi 崛起,躍社群媒體新寵兒)
藝術作為批判手段,反思社群媒體的負面影響
現代社群媒體巧妙利用人們的不安全感,塑造必須「被即時滿足」的需求。許多人早上一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機點開社群媒體,查看最新訊息,深怕錯過任何一丁點的動態,掉進網路成癮的陷阱。
更嚴重的是,社群媒體逐漸將「利潤」奉為圭臬,推出各種工具,美其名要優化使用者體驗、給予創作者更大的自由,實際上則透過這些工具廣泛蒐集用戶資料,再將這些資料販售給廣告主、微調動態牆的演算法,以成功擴大內部的廣告營收。
這種運作方式不僅造成言論極端化的問題,也影響用戶的身心健康。日前《華爾街日報》揭露,臉書明知旗下產品 Instagram 的社群演算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卻在公開場合淡化這些負面影響,避而不談。
創辦人 Grosser 觀察到上述的問題而創建了 Minsu ,但這款社群軟體其實只是「Software for Less」展覽的藝術項目,來探討社群媒體對當代社會的文化影響,Grosser 並沒有打算長期經營 Minus。
過去,Grosser 也曾經做過相關藝術項目對社群媒體進行批判。他整理了2004 年到 2019 年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接受媒體採訪的影片,將他提及 more、bigger 等「成長」相關字詞的片段剪輯拼接,最後影片長達 47 分鐘,但是透過相同的素材剪輯,祖克柏提到「減少」字詞的影片卻只有短短 60 秒,顯現臉書於沈迷於公司規模的增長,忽略用戶的權利。
此外,2017 年當臉書利用 AI 分析用戶的情緒以方便精準投放廣告時,Grosser 推出了 GoRando 工具,用戶可以隨機選擇情緒回覆他人的貼文,讓臉書更難判別你的情緒。
返璞歸真,回歸社群媒體的本質:對話、溝通
大量廣告穿插在社群媒體的動態牆,有時滑久了不免會納悶自己究竟是在看廣告還是親友的貼文。Grosser 打造了社群媒體的「烏托邦」,改寫現存社群平台的運作規則,向用戶展示若去除一切的廣告、政治勢力,社群媒體回歸到本質——「對話」,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Grosser 觀察 Minus 用戶的使用情況,發現大約 143 天用戶就會用完所有發文次數,貼文內容大多是詩詞、他人話語的引述、問題等,有限的發文次數讓用戶謹慎思考每次發言的動機與內容,只說重要的話,而不是把機會浪費在煽動情緒、言語霸凌。
「有沒有人回覆、與你產生對話是衡量貼文成功的唯一標準,這就是社群媒體出現之前,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Grosser 認為,去除掉社群媒體加諸於用戶身上的各種「標籤」,如按讚數、留言數等,才能讓社群媒體發揮「溝通」的作用。Minus 提供一種想像的可能,也藉機呼籲社群巨頭不要只顧利潤至上,是時候該回頭照顧用戶的權益了。
更多報導
Twitch 直播主與 Reddit 版主接連罷工!平台監管、用戶權益難兩全
Clubhouse 短短半年就從爆紅到衰退!下載量慘跌 90%,3 原因快速退燒
Pinterest 月活躍用戶驟減 2 千萬!疫情紅利消退後,有何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