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國巨(2327)前景比股東會後更樂觀,2020年日廠退出供需更緊縮

【財訊快報/陳浩寧報導】國巨(2327)昨日舉行閉門法說會,並無開放媒體入場,根據與會法人後會指出,董事長陳泰銘親自上陣說明基本面及產業說明,對於被動元件產業前景,陳泰銘強調,市場還是處於很正向狀況,且「看法比股東會後更加樂觀」。

針對被動元件供需緊縮問題,陳泰銘認為,漲價沒辦法有效解決供需問題,因此將與客戶協定「長期供貨合約」,並以2年為約,已有3-400家廠商有意願簽訂長約,以換取穩定供貨服務。

但由於出貨量有限,國巨傾向以長期合作廠商及車用、5G、IOT產業的客戶為長約對象,且為穩定被動元件價格,價格將依據市場價格浮動,不因長約而綁死。目前國巨規劃長約對象75%為既有客戶,25%則服務新興客戶。

針對今明兩年國巨的市場優勢,執行長張綺雯指出,日系大廠退出電容市場後,一般品中國廠商皆可生產,然在高容以及汽車一般品等級,國巨則具有技術門檻優勢。

陳泰銘也提到,中國與台灣技術相差10年,若以1-10級區分,日廠可達10級、台灣廠則可做到9.2級,中國廠則僅可做到2級,再加上中國環評趨嚴,對於電鍍線管制嚴謹,也提升中國廠商的進入門檻。

因此,陳泰銘認為,被動元件供需還是處於不平衡狀態,加上2020年3月後日本大廠將撤出,供需狀況勢必將更為緊縮,國巨也將建立新廠,但新廠僅能滿足60%的供需缺口。

此外,法人指出,國巨自7月併入君耀財報後,普思則預計於今年第四季併入,而普思年營收約在120-140億之間,且具有專利優勢及現有客戶群,可使國巨持續擴充商品組合和技術層次,以發揮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