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稱,美股投資情緒好轉,亞股沾光,惟台股上週再失血2.17億美元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美股投資情緒好轉,對亞股也出現資金回補,保德信指出,上週外資對亞股買多賣少,南韓吸金8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印度的4.65億美元,印尼、泰國也雙雙獲得資金淨流入超過2億美元,相對地,台灣單週失血2.17億美元,連三週為外資賣超最甚的亞股市場,惟金額較前一週超過14億美元大幅縮減,另外越南同期遭提款1.48億美元,該金額為今年下半年以來單週最大。 回顧10月國際資金對亞股的態度,保德信說明,外資主要回補之前賣超嚴重的南韓股市,10月回流近19.5億美元,但同為東北亞雙雄的台股,在地緣政治、美國晶片法等衝擊之下,國際資金不進反退,提款近32億美元;東協市場方面,則由印尼獲得6.68億美元回補最多,泰國吸金1.17億美元次之,其他市場則是小幅失血。

至於今年來整體亞股資金動向,保德信分析,台股遭提款477.59億美元為亞股苦主,其次是印度股市失血225.59億美元,南韓股市遭資金淨流出115.68億美元第三,反觀東協國家則是吸金大於賣超,印尼、泰國年迄今分別獲逾55億美元、46億美元挹注最佳,馬來西亞14.61億美元資金回補亦表現不俗,同期僅菲律賓、越南遭資金淨流出。

上週美股持續展現反彈走勢,道瓊與S&P500指數週線大漲逾4%、5%,即使那斯達克受到科技大廠財報不佳而壓抑表現,仍有2.3%的週漲幅。PGIM Jennison全球股票機會基金產品經理葉家榮表示,從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確實出現降溫,包括10月S&P綜合PMI連續四個月萎縮,由49.5降至47.3,製造業PMI則由52.0降至49.9,2年多來首次跌落榮枯線下方,另外,之前維持熱絡而推高通膨的房市數據,9月Case-Shiller房價指數年增率由15.6%降至13.0%,降幅為歷史最大,一系列偏弱的經濟數據,燃起市場對通膨可能放緩及聯準會政策轉向的期待。

不過,葉家榮指出,上週五美國公布的PCE及核心PCE物價指數雖符合預期,但回落幅度有限,因此市場對於本週FOMC會議升息3碼應無懸念,重點在於聯準會是否透露12月之後的升息速度有所調整,然即便有短線樂觀解讀,預期升息循環下,10年期美債利率持續往4%上方趨勢不變,預料通膨和就業數據真正放緩前,聯準會政策不確定性仍存。

陸股上週在亞股中表現最為失色,PGIM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指出,中國二十大會議的結果與市場預期存在落差,習派全面掌權,投資人擔憂決策犯錯風險升高,同時房地產與民間消費持續疲軟,金融市場以負面走勢回應,滬深300指數單週重挫-5.4%,外資比重較高的港股亦承受嚴峻賣壓,恆生國企股大跌-8.9%,恆生科技股更是重挫-10.6%,顯示中國政策、海外升息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限制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短期宜審慎看待。

許智洋分析,中國第三季GDP年增率由0.4%上升至3.9%,優於市場預期,主要回穩動能來自穩增長政策接續施行,包括基建、製造業投資、工業生產相關數據均有所提升,但進一步檢視需求面數據,9月社會零售銷售年增率由5.4%降至2.5%,反映清零措施導致內需成長明顯減弱,加上全球通膨居高不下,國際主要央行對於資金的緊縮政策持續,皆讓中國出口以及訂單均出現明顯下滑,未來景氣下行風險仍高。

許智洋建議,從二十大報告來看,未來聚焦產業應以能受益經濟修復和政策支持,並且對政策相對敏感的領域,例如能傳承創新的中醫藥,以及二十大報告表示要「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注重新舊能源轉化之間的有序銜接,能源轉型將持續為煤炭、新能源等行業帶來新的動能。

在美股上週大漲激勵之下,台股今(31)日由半導體領漲,指數彈升161.33點,漲幅1.26%,收在12949.75點,距離萬三大關僅差一步之遙,且持續向月線靠攏,不過今天成交金額僅1676.99億元,整體交投仍低迷。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廖炳焜表示,上週美股出現反彈,但台股因為台海政治及美國科技大廠悲觀財報拖累,表現相對落後,甚至週間一度跌破12682防線,不過近期美股明顯的彈勢帶動大盤重返月線之上,道瓊指數甚率先突破季線上方,待本週AMD、高通等財報公布後,重量級的科技股財報可望告一段落,若本週FOMC會議符合預期或鷹派立場放緩,大型權值股短期有機會跌深反彈。

廖炳焜說明,從評價面來看,台股已來到物美價廉的階段,根據統計,台股目前本益比已大幅修正至9.8倍,來到2009年左右低點,股價淨值比亦由高點2.6倍大幅修正至1.72倍,加上台股已來到波段低點,部分低基期個股已開始自谷底翻揚,台股後續補漲行情可期。

不過,廖炳焜提醒,中長期而言,科技龍頭法說釋出保守展望,明年景氣仍存在不確定性,電子業庫存問題恐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此外,通膨未見明顯回落,後續聯準會政策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金融市場,因此仍須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