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致富太驚心 換種方法會更好!

一夕致富太驚心 換種方法會更好!
一夕致富太驚心 換種方法會更好! (REB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文:歐陽姚

金融時報報導,男大生佛里曼(Jake Freeman)7月收購家具公司Bed Bath & Beyond將近500萬股的股票,當時每股價格不到5.5美元,之後股價開始走揚,一個月飆漲超過360%,一度衝到28美元的歷史新高價,為佛里曼賺進1.1億美元的報酬。

這則新聞,一定羨煞許多投資人;不過「一夕致富」對大多數人真的是好事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從許多樂透得主的下場就可窺知一二。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以近20年的頭獎得主為樣本進行統計,有75%的頭獎得主,因過度揮霍,5年內就面臨破產的命運,平均每12人就有9人破產。

美國有4位樂透得主的下場分別是:一人染上毒癮、一人孤獨病死,一人犯下多次搶銀行入獄,還有一人差點被暗殺。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表示,獎金容易被大腦歸類為「不勞而獲」,因此花錢時欠缺思考,過度的揮霍導致下場比沒得獎前還慘。

這是因為一般人通常不知道如何管理與使用大筆金錢,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往往弄巧成拙。如果換成原本就有大資產者中獎,情況或許不同。不知道郭董(郭台銘)與周董(周杰倫)會不會買樂,如果他們二位中了樂透,一定比一般人懂得如何運用,而不致招來禍事。

*辛勞所得更珍惜!

比起不勞而獲,辛苦工作賺來的錢更能感受「得之不易」的辛苦,而會謹慎使用。這點在澳洲工作已經4年的MELO感受最深。

由於民族性的不同,台灣人普遍具有苦幹實幹的精神;澳洲人則相對偏好享樂。曾經有澳洲同事問MELO:抽菸嗎?喝酒嗎?去賭場嗎?呼麻嗎?

廣告

當MELO回答都不會時,他的澳洲同事睜大了眼睛問「那你活著為什麼?」

可是當談到存款時,MELO輕鬆表示已經存到10萬澳幣;澳洲同事再度睜大眼睛,因為他的存摺內連100澳幣都沒有(澳洲人普遍都沒有存款)。

隨著收入的增加,MELO也開始適度享受生活;但仍然不是呼麻或去賭場,他買了一輛不錯的車子,第三度讓澳洲同事瞠目結舌!

有了車子,更增加MELO賺錢的動力,他表示要朝向存下第二個10萬澳幣的階段努力。

*努力讓被動收入>主動收入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勒(Richard Thaler)解釋,一般人會把獲得的金錢,在內心分成幾個分類。

工作收入會歸類到「辛勞所得」中,大多會謹慎使用。

工作獎金會歸類在「獎勵自己」中,會用這筆錢來買東西、旅遊犒賞自己。

至於,樂透、賭博…收入則會被分類為「不勞而獲」中,大多都是不理性的隨意花費。

所以,最理想與安全的財務結構應該是主動收入+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指得是工作所得,被動收入則是股息、債息、房租、智慧財產權…收入。

然後隨著時間讓被動收入漸漸大於主動收入,達到財務自由的階段。

如果,前二項都做好了,生活已經無虞,其實中不中樂透就根本不重要或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