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蕭旭岑】魷魚遊戲之外:那些韓國影劇教我們的事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蕭旭岑/前總統府副秘書長
這幾年,韓式料理在臺灣的越來越普遍,更逐漸成為我們民眾日常選擇的餐飲之一。我的幾位長輩、好友帶著困惑問我,為什麼這幾年大家都突然接受了韓國菜?還有,為什麼《魷魚遊戲》會這麼紅?
第一個問題的解答就在第二個問題中。當臺灣民眾開始大量看韓劇、韓影,甚至韓綜(綜藝節目),韓國飲食文化就非常自然而深刻地烙印在腦海裡。以前對韓國菜的印象只有「泡菜」,後來是「部隊鍋」,現在則豐富而多元,從石鍋拌飯到冷麵到馬鈴薯排骨湯,臺灣人吃起來親切自然,猶如路邊攤。
那麼,第二個問題的解答,也可以反過來從第一個問題思索起。為什麼韓國影劇文化,會突然強勢興起?他山之石,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師法些什麼?
當然,韓國政府發展電影產業、文化政策等的努力,是一大關鍵。在這二十年間,讓韓國電影成為首部贏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外語電影(《寄生上流》),走向國際,成績斐然,這部分已有諸多討論;現在讓我試著從個人觀察角度出發,談談我認為韓國影劇文化為什麼會成功?
第一, 對自己文化的強勢自信與熱愛
韓國人非常珍惜、自豪於自己的文化,例如飲食,而且不吝在任何各種面向展現。你可以在所有韓劇、韓影看到主角吃著各式各樣的韓式料理,下班到小攤喝燒酒、大快朵頤路邊的魚板血腸辣炒年糕。或者你看類似《一日三餐》、《帶輪子的家》等綜藝節目,也是毫不保留地展現他們對自己飲食文化的熱愛。
等到韓劇、韓影打入國際市場了,自然而然全球影迷接受韓式料理的程度就提高。這是一種態度,對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與熱愛,透過有創意的方式表達,民以食為天,從吃出發,擁抱自己,也擁抱世界。然而我卻很少看到我們臺灣戲劇或電影,有如此自信且熱切地不斷強調推廣自己的飲食文化。
第二, 勇於嘗試各種類型,藝術與商業取得平衡
這二十年來,韓國的電影工業已然成熟到相當驚人的地步,整體也超越了日本。熱門的影音串流平台 Netflix 投資韓國影劇,五年投入7700億韓元,產生5.6兆韓元的經濟收益。其中投資了200億韓元的韓劇《魷魚遊戲》席捲全球,一葉知秋,完全反映出韓國影劇工業的強勢。
為何我會說韓國影劇工業已經全面成功?因為他們各類型影劇都達到了極致成熟之境。例如《白頭山:火山浩劫》等災難電影,技術水準已經完全不輸給好萊塢,韓版的電視劇《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更被各方譽為已超越美版。韓國影劇工業人才輩出,精益求精,已經達到世界水準。
另外一個成功的指標,是韓國能在商業片與藝術片取得絕佳的平衡。最好的例子就是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居然同時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此外,大師級導演李滄東、金基德、洪常秀等的藝術電影作品,也質量兼具,百花齊放,這就是電影工業徹底成熟的成果。
第三, 認真探究社會各個面向,不囿於小情小愛小確幸
我最佩服韓國電影的地方,是他們會注意到絕大多數國家影劇產業忽視的主題,例如老人議
題。光是以老人為主題的韓劇,就有包括描寫老人晚年朋友圈的《我親愛的朋友》、談討失智問題的《如此耀眼》、老人仍有夢想的《如蝶翩翩》,在高齡化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面向,但在臺灣就很少人碰觸。
此外,韓國影劇也勇於拍攝敏感題材,例如談光州事件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改編真實事件(聾啞學生遭集體性侵)的《熔爐》,甚至還促成韓國國會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這是影劇作品反過來改變社會的典範,韓國辦到了。
這正是我認為臺灣影劇最該師法韓國的地方,他們沒有拘泥於小情小愛,願意面對歷史,但格局更加寬廣,不會掉入無止盡的政治意識形態漩渦,或者流於敝帚自珍的文青囈語。說到這裡,我們就可回到最開始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魷魚遊戲》會成功?
我想答案是:因為韓國影劇願意創新,保持彈性,格局寬廣,又對自己文化有完全的自信。他們以五千萬的人口,卻創造出全世界都亮眼的成績,也抬頭挺胸地進入了最高藝術殿堂,這就是韓國影劇教了我們的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