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存下錢的人」和「存不下錢的人」的5個差異
文:李美虹
小文和漢東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近5年,兩人先後進公司的時間差不多,雖然工作部門不同,但薪資相差並不大,約莫都在5、6萬元左右,但工作5年下來,小文和漢東在存款上卻天差地遠,小文迄今仍是月光族,每到月底就跟父母借錢吃飯,而漢東卻已經存下了近120萬元,有一次兩人在公司附近餐廳吃中飯,聊到存錢問題,小文好生羨慕漢東,覺得自己在存錢這件事上「太頹廢」,想要跟漢東學習,讓自己脫胎換骨,也能儘速在35歲前存下一桶金,便向漢東請教存錢秘訣。
漢東聳聳肩,跟小文說其實存錢並不難,他每個月就是在發薪日當天先提撥2萬元轉存到另一個銀行戶頭,他還給這個戶頭取了個名字叫「夢想金」,漢東說,這個「夢想金」將來是提供他買房或圓其他夢想的資金,所以只進不出,存著存著,5年下來竟也存到了百萬元。
能存錢和不能存錢 最大差異是「先存後花」
小文聽了漢東的話,著實覺得汗顏,他回想自己和漢東差不多時間進入公司工作,漢東可以在5年時間存到120萬元,自己卻半毛沒存下,每個月底還必須向母親借些小錢周轉,一直撐到發薪日後再把錢還給母親,他開始自我檢討,卻又找不出問題癥結,於是鼓起勇氣問了漢東。
漢東面對小文的提問,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小文說,其實他真的沒有什麼撇步,只有堅持遵守「先存錢、後花錢」這條鐵律而已。小文聽漢東這樣講,再回想自己的用錢習慣,發現他和漢東最大的差異就是這一點。小文習慣每次一領到薪水,就先把每個月固定要支出的錢先提撥出來,然後剩下的錢他就「隨意花」,不過小文也不是個大手大腳會亂花錢的人,他只是覺得工作已經很辛苦了,所以對自己就不要太苛刻,盡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善待自己」一些,因此,扣除固定支出,小文每個月薪水剩餘的錢基本上都會花光。
面對小文的用錢習慣,漢東客氣的回應他:「其實善待自己也不能說不對,但是,如果可以堅持先把每個月要存的錢提撥出來,剩下的錢才用來支應固定開銷與生活其他花費,就比較容易存得下錢。」小文聽了之後點點頭,決定向漢東學習,晚上回家後,他就把每月固定支出的金額算出來,然後給自己一個月花錢的額度,這樣就能知道自己能存下多少錢。
母親聽到小文開始有這樣的計畫,也開心的鼓勵他,不過母親提醒小文,最好的方式是薪水先減固定支出,然後下定決心,決定每個月要存多少錢,薪水扣除固定支出與存錢金額之後,剩下的錢才是他可以隨意花用的錢,這樣會比先給自己一個月花錢的額度,剩餘的錢才存起來更有效率。
存得到錢的人通常有5個特點
其實,通常能存下錢的人和不能存下錢的人,基本上會有以下這5個差異:
1、先存錢或先花錢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是每個月存入固定、決定好的金額;而存不下錢的人,每個月只能儘量節約,剩下的部分才存下來。
2、使用帳戶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他的存錢帳戶和生活用的帳戶是分開的;而存不下錢的人,通常他習慣把生活費和存錢都放在同一個帳戶內一起管理。
3、購物時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在購物時不會衝動,而是按計畫購買;而存不下錢的人往往無法克制欲望,經常買下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4、平時用錢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就連小錢也非常重視,絕不會浪費任何一塊錢;而存不下錢的人,雖然也很在意浪費,但是不太重視生活中一些小錢的支出,例如銀行轉帳的手續費等等。
5、家中狀態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通常是斷捨離的實踐者,明白家中必要的東西是什麼,不必要的東西絕對不會放在家裡。而存不下錢的人,通常家裡雜亂,大部分都沒有整理或整頓好。
你是不是和小文一樣想有效存錢?那就要先把用錢順序調整一下,然後檢視自己的對待「錢」的態度是不是太過隨意?如果你能改變一下用錢的態度,相信你也能和漢東一樣,5年存下一桶圓夢金。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