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工程師包機赴美「遭指掏空台灣」…台積電回應了!施振榮也力挺全球布局

台積電(2330)外派工程師陸續飛往美國,日前更以包機方式,將300多名員工及眷屬飛往美國亞利桑那州,卻被外界質疑有「掏空台灣半導體人才」的疑慮,對此,台積電強調,國內外每個新廠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師,派出去的人數與員工數相比有限,沒有這疑慮;此外,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力挺台積電全球布局,長期將為台灣創造更大的總價值。

Tainan, Taiwan- September 30, 20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 plant in Tainan Science Park, Taiwan; TSMC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dicated independent semiconductor foundry.
「護國神山」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引發各界關注。圖/Getty Images (BING-JHEN HONG via Getty Images)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預計12月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據了解,部分廠房已完工,近日外派工程師也陸續飛往美國,加上未來將可能擴建3奈米廠,亟需專業人才,未來幾個月還有6架包機,總計逾1,000多名工程師及其家人陸續飛至美國,於是屢被外界質疑恐怕有掏空台灣半導體人才的疑慮。

對此,台積電強調,國內外每個新廠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師,且外派人數與員工數相比很有限,此外,最近赴美的同仁也包含之前在台灣受訓的美國員工。

台積電表示,美國來台受訓的員工超過600人,在台受訓時間平均長達12至18個月,將是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重要種子員工,未來將持續在美國當地徵才。

另一方面,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曾長期擔任台積電董事,也針對台積電赴美投資提出看法。他強調,台積電的核心技術基礎在台灣,未來也會繼續在台灣擴大投資晶圓製造的產能及先進技術的研發,布局海外是進行區域性垂直分工,將有助台積電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展在全球影響力,長期並將為台灣創造更大的總價值。

施振榮進一步分析,全球半導體產業自60年代開始,美國半導體公司把封測外移亞洲,開始借重全球資源,產業就從原本的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更提出,半導體產業將走向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大趨勢發展。

廣告

他說,台積電於1987年創立,並啟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正式啟動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的大趨勢;當時不認同「垂直分工」的英特爾(Intel),一直堅持以「垂直整合」模式發展,如今也敗下陣來。

宏碁施振榮推王道人才培育計畫 (圖)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力挺台積電全球布局。圖/中央社提供

「在地緣政治之下,為降低供應鏈風險,更走向區域性垂直分工的發展,讓產業供應鏈的運作更有效率。」施振榮指出,台灣已掌握半導體晶圓製造最核心的技術,也在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中,扮演最核心的關鍵角色,配合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台灣也要進一步展開國際化與全球化布局,才能對各區域巿場做出貢獻,繼續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主導者的角色。

施振榮強調,台積電赴海外投資設廠,反而是台灣國力與產業力的延伸;台灣的定位就是「科技島」,同時也要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對當地做出貢獻。台積電在巿場當地投資,不僅對在地有利,其實對台灣也有利,一方面讓台積電的技術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投資獲利最終也會回收到台灣。

對於外界擔心台積電赴海外設廠會讓技術外流,並淘空台灣,施振榮指出,一般人對製造外移之所以會感到像失去了什麼,是因為只看見「顯性的廠房」及「製造的就業機會」,實際上在海外投資,讓台積電透過「隱性的技術」與「管理財回收」,反而可以創造長期更大的總價值。

他表示,台積電是借重當地的資源,並與當地的巿場及社會整合,才能擴大全球的規模,並提升全球競爭力,進而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同時也對全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海外投資的最終利益仍會回饋到台灣,也是對台灣做出貢獻。

從新王道的思維來看,施振榮認為,台積電赴海外投資設廠,不能只從製造外移的顯性項目來看,更要從台積電展開全球布局、擴大規模所能創造長期的總價值來看,將有利進一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並在半導體供應鏈繼續扮演核心的關鍵角色,也讓台灣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台積電3奈米將到美國!張忠謀也解釋:恭賀習近平成就「是我自己的意見」

行政院拍板台版晶片法!半導體大廠「研發投抵25%」 拚明年元旦上路

經濟部:台積電產能、先進製程「都留在台灣」!投資方向不改變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