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投資】為何台灣50費用率降不了?-Part 2:關於台灣50

上一篇先幫大家解析了「元大投信」這家基金公司的情況,其實不太允許降低台灣50的費用率。但原因不只發行公司,台灣50本身的情況也要考慮進去。這篇文章將分為三大重點來討論:

一、台灣50採取實物申購贖回: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代號:0050)有個競爭對手,由富邦投信所發行的富邦台灣采吉50基金(代號:006208),追蹤一樣的指數,但是管理費0050要0.32%,006208只要0.15%,總費用率0050要0.44%,006208只要0.32%。

其實006208一開始也要0.30%,但是在2016年10月調降為0.15%,為什麼呢?是為了跟0050競爭嗎?當然,但是重點是到底006208為什麼可以降到0.15%?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最主要的是006208簡式公開說明書裡面的這句話:106 年 3 月 1 日起採現金申購買回作業。

006208採現金申購買回
006208採現金申購買回

2017年1月1日起,為了衝刺台股ETF交易量,金管會證期局開放ETF可以採取現金申購贖回,而富邦投信馬上就讓006208改為現金申購贖回,而管理費更是早就降了。過去ETF只能採取實物申購贖回,ETF的營運成本不低,管理費也就很難降下來,而0050直到今天都一直沒有採取現金申購贖回,也是讓管理費維持在原來價位的原因之一。

0050至今都還是採取實物申購贖回
0050至今都還是採取實物申購贖回

所謂的現金申購贖回,就是當你想「創造」500張ETF的時候,只要搬著等值的現金去找投信公司就可以了。而實物申購贖回,則是表示你必須看著投信公司公布的「申購贖回清單(PCF,portfolio composition file)」,按照清單上的成分股和股數、現金等所有的「實物」都準備好,再去跟投信公司換成ETF股份。

0050的申購贖回清單
0050的申購贖回清單

那又為什麼實物申購贖回很重要呢?這其實跟ETF發行的初衷有關,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讓華爾街發現市場上沒有一個跟實物關聯但是又追蹤指數的投資工具,結果原本追蹤指數又可以避險的期貨,在恐慌到極致的時候因為沒有與實物連結,失去訂價能力,後來SEC才要求各交易所發明新的工具,最後誕生了ETF。

有了實物申購贖回機制之後,除了可以讓ETF的訂價有所依據,也就是讓市價可以參考著淨值,萬一出現落差,不管是折價或是溢價,也都可以透過實物申購贖回機制來降低折溢價,但是現金申購贖回對投信公司的運作來說較為簡單,但是卻難以處理折溢價,或是必須透過參與券商進行。

其實平常時期差異很小,但是最近不是許多人說接下來的股災很有可能是因為ETF的流動性造成問題而導致的嗎?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實物申購贖回可以避免的。

簡單來說,如果出現市場大跌,投資人都想賣掉ETF換回現金,ETF就很容易出現折價(市價低於淨值),這時候如果是實物贖回的ETF,就可以用低的價格買進ETF然後跟投信贖回一籃子股票,再用高的價格賣掉那一籃子的股票來套利,而賣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淨值下滑,折價就消失了。但是如果是現金贖回的ETF,中間可能卡了參與券商,在市場恐慌、波動大增的情況下,未必能順利進行贖回或套利,而其結果就是折價可能越來越大,甚至造成流動性問題。

其實也不只特別時期才有影響,如果今天要創造新的ETF單位,現金申購贖回就必須從市場上買進成分股,會造成那些流動性不佳的成分股很大的衝擊,這對市場並不是好事。而實物申購贖回則可能在參與券商手上本來就有那些股票,直接拿去申購即可,對市場的衝擊會比較小。只是ETF採取實物申購贖回,發行的投信公司自己要處理圈券、移轉等事務,處理的成本的確不低。

而且006208規模小、交易量低,對市場的衝擊小,但是0050已經很大了,如果改成現金申購贖回,那衝擊就真的非同小可。

所以既然0050選擇繼續採用實物申購贖回的機制,並且收取比較高的費用,投資人也可以自行決定要尊敬這樣的堅持並且給予認同,還是採取費用上對自己比較有利的006208。

二、台灣50發行時沒有約定規模與費用率:

台灣50是台灣最早發行的ETF,所以有許多後來才出現的措施並沒有在台灣50出現,像是規模越大、經理費越低的約定。下圖是元大標普500基金(代號:00646)的經理費與規模的關係,按照這個表格,台灣50的資產規模已經700億了,應該要降到0.30%甚至更低,更何況這是國際型的ETF,本來就會更貴,但是台灣50卻無法降到0.20%甚至0.15%。

不過其實元大投信本來就沒有跟投資人約定台灣50規模要大到多少,就可以降經理費到多少,所以不調降經理費只能說觀感不好,但是並沒有什麼失信的問題。

元大標普500基金(代號:00646)的經理費與規模
元大標普500基金(代號:00646)的經理費與規模

三、台灣50規模並沒有持續成長:

這其實才是關鍵,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台灣50的規模並沒有持續成長。寫文的當下,台灣50是686億的規模,這比2011年那時候超過千億的規模還低很多,甚至2017年和2018年都還有低到只剩下400億,那幾乎是退回到2005年的水準。沒有成長、規模漲跌又這麼劇烈,如果你經營這樣的基金,你敢降低管理費嗎?

台灣50規模並沒有持續成長
台灣50規模並沒有持續成長,資料來源:元大投信網站

這其實就跟投信公司沒有太大的關係了,問題其實是出在投資人身上。

下一篇,我們來談談投資人的行為。

想學更多ETF投資?

繼續閱讀學院的ETF文章,更歡迎加入眾多學員五顆星評價的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線上課程!

這篇文章 【ETF投資】為何台灣50費用率降不了?-Part 2:關於台灣50 最早出現於 台灣ETF投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