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54% 人型機器人夯 台廠搶食大餅

調查機構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望超越20億美元,2024~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54%。台灣的相關機器人概念股,包括所羅門、達明機器人、和椿、聰泰,近期也紛紛加碼研發資源,準備搶食機器人商機大餅。

TrendForce表示,人型機器人的發展需觀察兩個面向,首先是「體察認知、對話交流」能力,以及「運動執行能力」。

以「體察認知、對話交流」能力而言,受惠於生成式AI進展,機器人的認知能力「已有飛躍性成長」。針對「運動執行能力」方面,則是取決於關鍵零組件技術。TrendForce指出,人型機器人各項零組件成本占比中,以行星滾柱螺桿占22%最高,其餘為複合材料件(含塑料及金屬)9%、6D力矩感測器8%,以及空心杯馬達占6%等。

由於零組件領域有一定程度的技術門檻,TrendForce預期,人型機器人的軟、硬體供應鏈將與智慧終端設備、工業機器人與無人機供應鏈高度重疊。換言之,此三類供應鏈已具備競爭優勢的廠商,未來更容易切入人型機器人市場。

目前各家業者的發展重點為機器學習訓練及數位孿生模擬,整機形態聚焦於協作型機器人、移動式機械手臂與人型機器人。

目前美中指標廠商,如Agility Robotics開發的Digit、Apptronik開發的Apollo皆有上市規劃,Tesla(特斯拉)打造的Optimus亦計劃在2025至2027年量產上市。

展望2025年機器人的應用場域,仍以工業型機器人,如機器手臂撿貨為主,服務型機器人在生成式AI加持下,已可支援多模態交流互動。TrendForce預期,勞動人口短缺將促使服務機器人在未來1~2年內嶄露頭角。

然而,機器人運用於戰爭場域也可預期,例如,烏俄戰爭時有大量無人機參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本周亦點名無人機為未來AI及機器人的相關重要應用之一。

以商業模式而言,因需求多元,未來機器人即服務(Robot-as-a-Service,RaaS)可被期待。亦即客戶以租賃取代購買,降低前期成本與風險,此種商業模式可加速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滲透率。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