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 國艦國造小巨人

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 國艦國造小巨人
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 國艦國造小巨人

文/游筱燕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979年創立的龍德造船,以建造小型高速民用艇、科研船、海巡艇聞名;耗時33年練穩基本功後,終於在2012年獲得建造沱江艦原型艦的機會。

至今,龍德已為海軍建造12艘沱江級巡邏艦(尚有五艘仍在打造中),及四艘快速布雷艇,一家民間企業能為國家建造一個艦隊,是國防自主、國艦國造政策的最佳落實者。前總統蔡英文曾公開誇讚,龍德打造的沱江艦雖艦體小,但速度快、火力強,就如同台灣精神的展現。

2014年交艦時,時任國防部長嚴明則稱:「沱江艦是亞洲最快及火力最強的艦艇,更有航母殺手的稱號。」

低調寡言的龍德董事長黃守真,談到國防自主顯得滿腔熱血,他表示,台灣是自己的家,守護家園一定要靠自己;過去海軍成功艦是美國的技術,拉法葉艦是法國的技術,總是受制於人,如今沱江艦由國人自行研發、武器系統由中科院開發,完全沒有依賴國外,這是台灣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因應趨勢研發 無人艦艇已交船海外

創立近40年的龍德造船,從蘇澳起家,主要強項是用鋁合金、鋼以及複合材料,製造各國的中高速艇,過去多承接60公尺以下中小型船隻,如巡邏艇、消防船、領港船、研究船、攔截艇等,外銷十多國,造過的船艇接近6百艘。

事實上,為了打造沱江艦,黃守真不惜斥資四億元興建五廠,業內人士看不懂。黃守真坦言,當年第一艘沱江艦由於從零開始全靠自己,沒有賺錢,但完成後,龍德的知名度大開,從此產能沒有停過,也證明龍德能做到。

國安會前副祕書長陳文政曾表示:「位在蘇澳的龍德廠,不像高雄的造船聚落有先天優勢,第一是蘇澳常下雨,不利造船。二是南部有完整造船供應鏈,包括切割金屬板、木工、裝潢等都可以外包,龍德什麼都沒有,凡事靠自己,更顯難得。」

廣告

與政府標案打交道多年,黃守真頗有感觸地說:「社會愈公平、愈清廉,我們的生意會愈好。」

《財訊》雙週刊指出,過去,龍德能大量承接新加坡的訂單,「新加坡公務員來龍德廠,絕對不吃一口龍德便當」。他不贊同「水清無魚」的說法,強調水清一樣會有魚,就像龍德沒有拿政府補助,完全靠自己力量去發展。

這也說明如果政府能提供很好的機會和環境,政府不用花錢,民間自然會有人願意投資;而除了新加坡之外,現在台灣也具有很好的清廉公平氛圍。

黃守真說,地球70%是海洋,船舶的需求永遠不會停止,加上科技一直進步,這行是不會被消滅的,比如未來的戰爭傾向無人化,無人載具會成為趨勢,所以他看好無人船研發,目前已交出無人船外銷實績。他從不擔心沒有業務,要擔心的是有沒有競爭力!

黃守真也向《財訊》採訪團隊直言,以造船產業來說,龍德員工人數8百人,仍屬於小型船廠,國際大型船廠員工數動輒逾萬人,這是龍德的夢想與目標,也是龍德上市的主因;公司從家族企業轉向專業經理人制,希望龍德能成為世界級的百年船廠。…(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4期)

延伸閱讀:

科科科技IPO破局,到底哪裡出錯?台灣證券史首見 公司與承銷商兩敗俱傷...

霸氣魏哲家 為何敢向客戶大膽喊漲?一場記者會,揭開台積電股價易漲難跌的祕密

50影響力人物》儒鴻創辦人洪鎮海 全球機能布創新之父

50影響力人物》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台灣半導體崛起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