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 建立台南農業品牌 從食農教育扎根!台南應用科大設計師培教材 讓農業進入家庭
透過食農教育,由未來可能成為幼兒園教師的師培系學生,成為推廣食農教育的種籽教師,也在孩子心裡種下親近土地與農業的種子。(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採訪·撰文=張語屏
當孩童在家中主動向父母談起種了什麼菜、吃了哪些水果,由孩子把食農教育從學校帶進家庭,對農業親近需要從小扎根,對所成長的土地、吃下肚的食物不陌生也如數家珍時,振興台灣農業才有機會。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應大」)USR共同計畫主持人、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劉育釧表示,前台南市長賴清德為農業規劃了新農業、新農人、新農村三大方向,其中「新農人」就是鼓勵青農返鄉的政策,「前台南農業局局長許漢卿曾向我們強調,農民跟農村社區需要長期的陪伴,但這是政府無法做到的。所以把USR計畫作為連結各項農業資源的平台,形塑台南優質農業品牌,促進青農回流農村社區,永續地方發展。」
計畫初始做為公部門和青農社區之間的橋樑,由台南農業局電商平台自取服務「菜市長」整合青農產品,也辦理「青食樂」小農市集。劉育釧發現親子非常踴躍參與市集中的食農活動,認為要讓台南農業有好的發展,要以改變消費者選擇好食材的消費習慣開始,可從食農教育扎根著手進行。
透過小農市集,USR團隊發現親子對食農活動很感興趣,便思考以食農教育為在地實踐的策略與目標。(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從大學生到幼兒園 讓食農教育融入生活圈
「台南菜市長」2018年10月開始由台南市農業局主辦,經由麻豆農會物流發送到台南各個集貨點,當民眾僅少量訂購對小農而言有其限制,USR計畫團隊於2019年接手,師生營運也和青農合作參與,一同理貨分貨,與青食樂市集虛實整合,也透過南應大師資培育中心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張瓊云與團隊成員協助,連結幼保系的幼兒教育師資培育學程規畫創新課程,為大學附設的漢家幼兒園設計食農教材與課程。
透過食農教育深化為幼教師資培育的焦點能力,也讓這些即將進入幼稚園的幼教老師,成為深耕食農教育的推廣種籽教師。(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讓孩子把食農教育帶回家庭 重新認知消費習慣
劉育釧表示,「台灣社會多數是雙薪家庭,多少家庭多久沒有好好做頓飯,一起體驗食材的美味跟故事?」逆向思考由孩子來帶著家長來接觸在地食材與青農呢?「讓小朋友從小接近農業,對農業有所理解,長大也能加入農業,雖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百萬青農,但可以認識友善土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
藉由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與體驗活動,張瓊云表示,透過USR的資源帶進大學班級進入幼兒園,是一種觀念的翻轉,「農業對師培的大學生而言其實也很陌生、很新鮮。初期其實也有大學生不敢接觸土壤,種菜也是新鮮的體驗。因此鼓勵大學生從設計教材進入幼兒園試教,從幼兒的反應去調整大學生自己可以加強的內容與知識。」
幼兒園從中班開始有2年的時間參與食農體驗,進入大學校園所開闢的田區化身小農夫,把親手栽種、澆水、除草、觀察的成果,帶回家與家長料理分享,讓原本討厭吃蔬菜的孩子也開始愛上蔬菜。(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所以也要設計學期內可以體驗採收的短期作物,還有多樣化的作物,透過這樣的體驗活動產生好的循環。」張瓊云也指出,配合USR計畫的青農市集,在每月2次青食樂小農市集裡,由家長陪同幼兒體驗賣菜,學會賣菜時接受別人問價,挑菜後付錢找零,是培養孩子同理心,也能讓他們瞭解各種職業的甘苦和專業。計畫團隊表示,「我們期待,學校培養的幼兒教師開始了解食農教育,未來他們也許會在工作上來默默推動;也在一部分小朋友心中,埋下跟農業接觸的開端,接受土地、食材的味道。」放眼未來,他們成長後會更能夠接受也支持在地農業。
南應大師生所針對幼兒園設計食農教材,獲得農糧署提出編輯建議與合作的提案,成為未來有潛力的食農教育推廣教材。(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前期在接觸台南各地農業與青農種植項目,有文旦、木瓜、小番茄有機米、葉菜類等常見蔬果,也有重要的五穀雜糧,玉米、黃豆、胡麻、藜麥和花生等,劉育釧表示,傳統個體戶小農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如何被消費者看到與接受。「和台南返鄉青農在2019年4月成立了『台南市優質農業推廣協會』推廣台南農業的共同品牌,也成立了市集的自治幹部組織,讓計畫團隊逐漸退居『輔導』角色,由協會與業者定期辦理『青食樂市集』,讓市集永續經營。」
藉由中油場域與社區咖啡的推廣 讓台南青農被看見
「台灣中油智慧綠能加油站台南前鋒路示範站」管理師李承翰表示,前鋒加油站是台南第一個推出咖啡銷售的站點,2020年針對咖啡餐廳,與南應大產學合作,邀請廣告及餐飲科系學生以工讀方式產學合作,「當時我們在思考還有哪些可增加咖啡銷售曝光方式,剛好加油站後面有一個很大的空地,便和USR計畫的青食樂市集一起合作。」李承翰也說,中油本身在以國營市業的立場,復興市區和協助小農生產,特別在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協助並做公益性推廣。試辦市集後認為效果不錯,便以每月2次的常態性合作,2022年將從3月開始新一季的市集活動。
青食樂市集據點有台日友好交流協會、鯤喜灣文化季、空山祭等場域之外,也與台南前鋒路智慧綠能中油示範站點合作。(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整合在地商家與青農 以工作坊為品牌建立帶動社區
共同為台南農業品牌推廣的的社區咖啡廳,由南應大餐飲系學生與山上區的啡卡咖啡廳(K.Fika)合作,共同研發以在地食材為主的中西式料理。創辦人Karen表示,「山上區種植水果為主,與青農合作收購他們賣相比較不好的水果,可用來製作飲品跟甜點及創意料理,一方面幫助青農,另一方面也能讓生產不浪費。」咖啡廳主要客群以觀光客為主,Karen提到在和USR計畫合作後,也帶動了山區當地居民的消費動機,增加了社區內的消費族群。
USR計畫團隊在山上區啡卡咖啡開設工作坊學習商品攝影工作坊,提供在地商家與民眾為品牌建立良好意象,也因山上區有蘭花植物園,以台灣本土種的花卉做花藝活動,更能親近地方自然生態。(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團隊表示在執行USR計畫期間,發現原來返鄉青農不是一條順理成章的路,持續陪伴青農,以食農教育翻轉思維,種下對農業友善的種籽。(張語屏攝)
「這條路跟青農返鄉一樣,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我們會結合場域與青農伙伴持續走下去。」未來希望也能夠有實體據點,以「台南農業生活館」為目標的場域,建立起屬於台南專屬的農業品牌。
USR計畫也與日本山口縣簽定合作備忘錄的山口放送株式會社KRY電視台,辦理線上視訊交流名產試食會,在未來產學合作中將台南農業推向國際。(圖片來源:南應大提供)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名稱:台南農安樂活好食在
計畫團隊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受訪對象】
計畫共同主持人:資訊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 劉育釧
師資培育中心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張瓊云
博士後研究黃子凌
專案經理:方世雄、于孟婷、李碧縈
計畫簡介:透過食農教育推廣,跨域跨校整合課程創新,建構結合USR 場域實踐的課程創新體系與食農場域輔導、食農體驗平台推動,建置臺南食農產業鏈,整合返鄉青農其在地食材,藉由水道博物館的觀光資源,與山上區社區與在地深化連結,期望打造專屬的台南農業品牌。
延伸閱讀
▶微生物科技創造農業生機!由台南青農守護糧倉文化
▶減氮肥 作物更茁壯!成功大學以微生物科技解決慣型農法土壤負擔 提升農民收入
▶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成功大學以科技公共化 為農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