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成功模式 滿足8關鍵因素

台灣的電動機車發展已有超過30年歷史,最初使用鉛酸電池作為動力來源。然而,由於早期技術不夠成熟,三電系統(電池、控制器、馬達)之間的理論和實踐尚未充分發展,導致電動機車市場未能起飛。加上部分不良廠商的「騙補」行為,進一步削弱了市場的信心。

隨著鋰電池的技術進步,約20年前電動機車迎來了新的機遇,然而當時鋰電池價格高昂,且周邊IC與電子元件未形成完整的配套方案,阻礙了電動機車的普及。儘管如此,依然有企業持續推動電動機車發展,G牌通過創新的電池租賃模式帶來市場風潮,但儘管如此,市場雜音及技術挑戰仍存在,限制了其進一步的發展。

台灣電動機車成功商業模式真的有嗎?車電分離的G牌,成功了嗎?車電分離及車電合一的K牌,有成功嗎?

國內鋰電池業專家指出,要在台灣實現電動機車的成功,需滿足幾個關鍵因素:1、掌握電芯生產或獲得穩定電芯供應,例如Tesla與Panasonic、CATL之間的合作模式。2、三電技術的突破,如Tesla的電池水冷技術、鋁線焊接技術,以及馬達與變速器的整合技術。反觀G牌的電池技術和連接器系統,在應用挑戰上仍有待提升。

3、車輛製造的精確性。4、廣泛的銷售與服務通路。5、可靠的維護與線上更新技術。6、充足的資金支持。7、政策扶持,如政府補貼及優惠政策。8、國家能源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及配套基礎設施。

就電動機車電池系統的性價指標觀察,電動機車電池系統的性價指標變化迅速,通常每2~3年會有調整。當前的性價指標不僅需要符合現階段需求,還需預測5~8年後的市場發展,因為電池的使用壽命大約在這個範圍內。主要的性價指標,包括:1、電池功率與行駛距離的比值:功率越低、行駛距離越長則性價比越高。2、電池的輕便性與使用便利性。3、安全性與可靠性機制,確保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4、電池組升級的相容性,允許未來技術升級時無縫更換。5、使用再生材料及電池護照制度,提升環保效益和材料回收的可追溯性。

總之,電動機車的成功需要多方努力,從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到完善的商業模式,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未來的電動機車發展方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