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詐騙洗錢仍列「告誡戶」金管會證實「數十萬人」帳戶遭凍結

國內人頭戶氾濫,除列為警示帳戶,今年法務部祭出新政策,一旦列為「告誡戶」,帳戶網路交易全面凍結5年。立委黃珊珊今(19)早在立院質詢痛批,有些民眾根本沒把帳戶、密碼給詐騙集團仍被列「告誡戶」,但法院不起訴要經半年時間,至今沒有解除處分的救濟機制,權益嚴重受損,她質問多少金管會到底有多少告誡戶?主委彭金隆證實有數十萬人之多。

延伸閱讀》當沖降稅延長周五過不了關怎麼辦?金管會彭金隆:有備案

立委黃珊珊今質詢許多民眾沒詐騙仍列「告誡戶」淪受害第三人,金管會證實「數十萬人」帳戶遭凍結。圖/翻攝自立院院直播網路
立委黃珊珊今質詢許多民眾沒詐騙仍列「告誡戶」淪受害第三人,金管會證實「數十萬人」帳戶遭凍結。圖/翻攝自立院院直播網路

警示戶警察可立即解除 告誡戶卻需經法院冗長過程

所謂的「告誡戶」,亦即被查出有出售帳戶給他人,亦即所謂的「人頭戶」。至於「警示戶」,則是指已有受害人去報案的相關戶頭,絕大部分也都和人頭戶有關。立委黃珊珊今早質詢時表示,警示戶警察機關可以自行解除,但是告誡戶還是需立院訴願處理,支持先告誡,但是要解除是「困難重重」。

民眾賣東西卻收到詐騙犯的錢也慘淪「告誡共犯」

她舉例,有些民眾在網路上賣東西,但是買方匯錢進帳戶,後來才發現買方匯入的錢是「詐騙所來」,第三方的受害戶並沒有將自己的帳號、密碼給詐騙集團,但是卻成「詐騙共犯」淪告誡戶,儘管6個月後可能獲不起訴處分,但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機制可讓他解除告誡的機制。

她說,尤其行政處分需要30天訴願,但是要等到不起訴需等六個月後,因此幾乎不可能被取消告誡處分,立委接獲相當多民眾陳情。

彭金隆承認「警示戶」跟「告誡戶」確實不一樣。被問到多少人受影響?他證實統計到3月底為止,應該有幾十萬人之多。其中有些是有這些狀況,有些可能不是確實是人頭戶。

立委要求金管會要擬專門救濟機制

黃珊珊說,這些告誡戶是受害第三人。金管會應該研究一些專門救濟方案或機制,若有不起訴處分,一些認定方式法院做過調查的可優先處分,彭金隆上午回應金管會研議可以做「分級區分」,會找同仁來研議,跟法務部協調處理。

預告民眾提供人頭帳戶,經過警方告誡後,受告誡戶所有銀行帳戶的自動化交易將近乎全面凍結。管理辦法重點,包括遭裁處告誡者各金融帳戶每日轉帳、提領金額上限各為新台幣1萬元、禁止使用網路銀行、得拒絕臨櫃交易或開新帳戶。電子支付帳戶每日累計國內外小額匯兌上限為1萬元、每月累計代理收付金額上限為3萬元。

另外,遭裁處告誡者虛擬通貨平台帳號結清後,逕予關閉,不得開立新帳號;即便經允許新申請成為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的賣方客戶,也不再有虛擬帳號服務,於同一業者僅限開立一個帳號、自然人於同一業者僅限代表一家法人、撥款天數不得短於交易請款日起算20天、每日收款金額上限為2萬元、每月累計收款金額上限為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