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台灣企業最擔心什麼?KPMG:營運風險成首要隱憂

【時報-台北電】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4日發表《2024台灣CEO前瞻大調查》。在AI崛起與地緣政治動盪交織影響下,全球經濟在機會與挑戰中開始重塑。本次報告,台灣CEO視「企業營運風險」 (22%)為未來三年影響台灣企業的首要風險,其次依序為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6%)、地緣政治與政治不確定性風險(14%)、供應鏈風險 (12%)、數位網路安全(10%)及企業聲譽風險(10%)。

KPMG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訪問了台灣具影響力的50位企業CEO,提供未來三年企業與經濟成長前景的深入報告,以及因企業營運中面臨之風險對其未來三年的影響。 所有受訪者皆於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的公司任職。調查於2024年8月至9月之間舉行,受訪者分別來11個主要產業類別(資產管理、汽車、銀行、消費與零售、能源、基礎建設、保險、生命科學、製造、科技、通訊與電信)。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在2024年人工智慧應用爆發、國際情勢動盪之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愈加嚴峻。台灣CEO今年再次將「企業營運風險」列為首要風險,因其涵蓋範圍廣泛,並因不同產業而異。當多重危機影響企業運作時,若危機管理機制不完善,將進一步衍生企業品牌風險,因此,今年調查結果也顯示,10%的台灣CEO認為「企業聲譽風險」是拓展業務的關鍵挑戰,此風險也首次進入近五年來的前五大風險。他提醒,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數位時代,企業應加強管理,以降低聲譽受損的風險。

陳俊光指出,過去五年,因應疫情,加速各產業推動數位化的腳步,AI應用已深植企業營運,成為驅動力。企業需精準投資新興科技,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國際衝突不斷,導致能源、航運和原物料供應鏈動盪不穩,CEO們必須提早規劃風險應對機制,以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

儘管去年面臨高利率和通膨壓力,企業展現出高度靈活性,成功應對挑戰。但在今年的報告中,超過八成(84%)的台灣CEO表示感受到維持企業長期繁榮發展的壓力。陳俊光說,在面對營運成本上升、地緣政治升溫、供應鏈布局調整,以及AI治理及數位安全等風險,企業領導者更需要以前瞻思維引領企業開創新局。

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施威銘認為,近幾年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和電子製造,持續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再加上AI智慧應用商機挹注下,全面帶動了國內相關產業供應鏈的出口成長。而政府也積極推動「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政策,國內企業的供應鏈韌性與製造效率早就被國際所認可與讚賞;在全球貿易趨勢逐漸走向「去全球化」和「慢全球化」,中美貿易戰也仍持續未停歇下,跨國企業相繼在台建置技術研發與高階製造中心,因此企業領導者普遍樂觀看好國家經濟發展。在這些利多因素的環繞下,國內民生消費及內需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可想見台灣CEO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局勢較不穩定下,經濟前景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62%台灣CEO看好未來三年「全球景氣發展」,信心程度較為保守,略低於全球(72%)與亞太(64%)CEO的信心程度,但已較去年提高10%。施威銘認為,通膨壓力放緩加上AI等新興科技的需求強勁,各產業已經逐步啟動成長,預估未來全球經濟將持續溫和擴張。而考量到目前國際局勢較不穩定、美國新任總統的財經政策等,都將會對全球經濟局勢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可預見CEO在全球景氣發展的信心程度已緩步提升,但仍需審慎以對。

雖然企業已能在各樣危機中站穩腳步,但台灣CEO認為仍需挹注更多資源並加以關注網路犯罪、貿易監管法規、公衛危機等三大議題,以防止企業成長停滯或營運下滑。

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指出,生成式AI的應用如同迎接一場海浪,當競爭者開始嘗試與導入AI,甚至積極「學習衝浪」,企業領導者也必須迅速加入這場技術浪潮,否則將會在競爭中落後。賴偉晏強調,許多台灣企業已經將新興科技納入營運戰略版圖、組織跨部門協作,啟動專案探索AI的潛力,以優化產品、提升使用者體驗、優化營運,並開拓新的商業模式。然而,乘著AI的浪潮前進並非毫無風險,企業需審慎評估生成式AI導入的每一步驟,從技術需求、員工職能到數據安全和道德風險,都需嚴格把關。

賴偉晏表示,企業在生成式AI發展中,數據治理至關重要,需達到「可懂、可用、可分析、可營運」的標準,才能持續推動AI發展,並確保AI應用負責任。他建議,透過對AI成熟度、模型可用性等,將協助企業穩健地構建符合自身需求的AI藍圖,為未來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傅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