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版《反間諜法》?萬得資訊限制海外用戶查閱中國商業數據!
美中關係日益緊張,外媒日前報導,面對美國多項技術出口限制,中國最近正以「國安為由」,禁止中國境外企業訪問中國的各種企業數據庫,引起全球企業與投資人的不安。
中國知名數據庫限制外企取得資料
《華爾街日報》指出,總部位於上海的民營企業「萬得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Wind Information),近期已開始限制國際用戶獲取某些特定數據,使他們的海外客戶更難分析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商業活動與表現。
被全球金融業者形容為「彭博終端機」(Bloomberg Terminals)的中國數據商萬得,是中國頂尖的金融數據、資訊和軟體服務企業。
萬得資訊的客戶涵蓋了超過 90% 的中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銀行和投資公司等金融企業,其所開發的軟體在中國被廣泛地使用,深受中國境內外金融分析師、投資人和經濟學家的喜愛。
然而自從中國政府通過了旨在打擊外企威脅的新版《反間諜法》,一些海外投資人和分析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們已經無法使用萬得的部分服務,其中包括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公開的數據。
萬得收緊海外訂閱戶訪問權限
近幾個月來,除了香港和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萬得訂閱戶都難以取得其數據庫資料。不少海外客戶反應,他們無法訪問萬得提供的線上零售購買趨勢數據,亦不能取得中國境內外不同城市照明情況的衛星圖像,這是用來衡量能源消耗的一項重要指標中的數據。
《華爾街日報》等海外訂閱戶試圖瀏覽這些受限制的數據時,會收到一則聲明表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使用者所在的位置無法訪問這些數據。」或者,萬得官方會要求海外用戶填寫一份表格,說明他們想要取得這些數據的原因,並承諾這些資料僅作為個人使用。
一名萬得的海外用戶透露,他們取得中國土地拍賣記錄的權限也遭到封鎖,直到上週《華爾街日報》要求萬得針對此事發表看法後,土地銷售記錄才得以解鎖公開。
抵禦境外威脅,中國啟動「資訊黑盒子」
中國政府正在擴大《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包含審查任何與國安相關的資料,企圖應對其所認為的外國威脅,同時加強控制中國境外其他地區對中國的看法。
在修訂《反間諜法》前,中國政府去年通過的一項數據安全法,賦予當局更多針對跨境數據傳輸的監管力度,自那時起,許多外國智庫與其他調研機構紛紛發現無法續訂萬得的服務。
萬得發言人向《華爾街日報》坦承,此舉是為了「合乎法規」,然而在中國的萬得用戶,卻仍可以訪問這些受限制的數據。
部分銀行家、投資人和金融分析師表示,即使是限制他們訪問的數據資料數量不多,但此舉也可能削弱他們模擬中國經濟整體狀況,以及分析特定產業的能力。
《華爾街日報》指出,自 1998 年萬得成立於以來,中國的股市與債市皆呈現指數型增長,比起美國以外的經濟體都還要來得強勁。截至 5 月 25 日,中國上市股票的市值約為 11.7 兆美元,而未償還人民幣計價的債券(outstanding yuan-denominated bonds )面值相當於 20.6 兆美元,而萬得則是這 25 年來中國快速增長的金融數據市場迄今爲止最大的推動者之一。
市場投資人對中國市場憂心忡忡
據報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黃天雷(音譯: Tianlei Huang)認為,有限度地訪問萬得數據可能會涉及更多不同層面的問題。
黃天雷表示:「假設對中國政府來說這是個關乎法律的問題,那麼這些海外用戶能夠透過其他管道取得的數據,能夠合法的使用嗎?」
多數銀行家與投資人相繼表示,他們不願意為了瀏覽數據而簽署一份可能讓他們公司承擔風險的文件,因此萬得這次的收緊措施,恐怕會削弱投資或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根據本月初的另一篇報導,在中國有多年投資經驗的風投家 Gary Rieschel 表示:「中國政府如果想增加外界了解中國的難度,那麼外資將會對中國市場失去興趣,尤其是長期投資的吸引力。」
據了解,目前許多外企的管理層已考慮將部分業務撤離中國市場,中國當局擴大審查,更將大幅增加外資與海外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中國封殺美光產品,因「產品有嚴重網路安全隱患」
中國經濟復甦了,但有內需疲弱、通縮的長期隱憂
美光禁令後,美議員要求商務部對中國採取反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