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買20台戰機沒給錢 北京追債20年 政經博弈內幕曝光

國際軍售往往是一國外交實力與國防科技的象徵,但也可能因經濟、政治等因素,淪為一筆難以追討的爛帳。20多年前,索馬利亞向中國大陸訂購26架殲-6戰鬥機,初期交易順利進行,但隨後卻陷入長達數十年的欠款風波。為何當初被譽為「性價比之王」的殲-6,卻在付款環節意外卡關?這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國際博弈?

殲-6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的一代名機,於1950年代問世,象徵著中國大陸航空科技的突破。它搭載渦噴-6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1170公里/小時,不僅性能可靠,價格相對低廉,還在冷戰時期以卓越戰績贏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成為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首選,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軍事裝備出口的興起,殲-6在價格與實用性上的優勢,使其成為許多財政緊張國家的採購對象。

這筆26架殲-6的交易,本是一場雙贏的合作。對該非洲國家而言,殲-6既能滿足軍事需求,又不至於壓垮國內財政,對中國大陸而言,則是一次擴大國際市場與提升影響力的良機。交易以「首付+分期」的方式進行,雙方簽署合約,並約定餘款按年支付。然而,當戰機交付後,欠款問題卻屢屢浮現。

▼殲-6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的一代名機,於1950年代問世,象徵著中國大陸航空科技的突破。(示意圖/取自Pixabay)

交付後第三年,中國大陸首次派出代表要求支付餘款,卻因對方以財政赤字為由,請求延期,隨後的幾年裡,欠款方屢次以國內經濟困難、政局不穩、國際制裁等理由推脫,甚至在後期提議直接免除剩餘款項,讓這筆交易徹底變成爛帳,這一拖就是20年。中國大陸方面不僅透過雙邊交涉,還試圖求助國際仲裁機構,但追款之路仍困難重重。

這場拖欠並非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是一系列複雜因素的結果。一方面,欠款國家通常依賴單一資源出口,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極大;另一方面,軍事支出在經濟壓力下往往淪為次要考量。此外,欠款方或許有意將此事作為外交籌碼,以期在與中國大陸的其他合作中獲取更大利益。

類似事件在國際軍售歷史上並不少見。例如某南美國家曾拖欠俄羅斯蘇-27戰機的款項多年,最終僅部分清償,中東某國更因拖欠法國軍備款項,引發兩國外交緊張。這些案例顯示,拖欠款項往往涉及複雜的「政經博弈」,而非單純的財務問題。

對中國大陸而言,如何應對這類「爛帳」問題,不僅是一次外交挑戰,更是對軍售合約與追款機制的反思。面對未來類似交易,中國大陸或許需要加強合約條款的約束力,並在交易過程中增加風險評估與保障措施,確保軍售真正成為外交與經濟的雙贏局面。

(封面示意圖/翻攝Pixabay)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財務吃緊?傳中國恆大追討「理財佣金」 離職員工也難逃

不給晶片沒關係!華為開「3倍薪」到處挖人 台灣也在內

中國半導體產能大開 聯電、世界首當其衝 專家:只剩台積一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