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經濟成長背離 揭3原因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去年受通膨升息壓力,加以大陸封控措施干擾,全球終端需求萎縮拖累我國外貿動能,經濟成長率回落至2.4%,稅收除受前開因素影響外,在落後徵繳之所得稅實徵狀況良好下,111年稅收年增率仍達13.0%,稅收連續2年增逾1成,為近17年首見,且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財政部分析表示,就稅收變化與經濟成長率走勢來看,近年兩者常有背離現象,且長期而言也非保持對應波動關係。歸納原因主要包括物價因素、計算內涵、制度面因素。
受惠於110年經濟成長動能良好,科技與傳產產品出口暢旺,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成長,使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鉅增,綜合所得稅亦因企業配發股息及廠商調漲薪資,致盈餘分配、薪資所得扣繳稅款俱增,加以營業稅因國內產銷活動穩定,及進口稅額成長挹注,111年全國賦稅收入達3兆2479億元新高,年增加3737億元或13.0%,高出預算數5千2百餘億元,稅收連續2年增逾1成,為近17年首見。
正成長稅目中,營所稅劇增3254億元(+46.4%)最多,係因110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成長7成,致結算申報及暫繳稅款俱增所致。其次,綜所稅隨盈餘分配等扣繳稅款及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增加,年增1249億元(+23.6%)。營業稅因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礦產品、化學品、電子零組件及小客車等稅額增加,年增450億元(+9.0%)。關稅增加93億元(+7.0%),主因調製食品、機械及電機設備、動物產品等進口稅額增加;遺產稅增加42億元(+12.6%),因適用稅率15%及20%之大額申報案件增多;地價稅因111年多數縣市公告地價調整,房屋稅則因開徵件數上升,分別年增41億元(+4.5%)及21億元(+2.5%)。
111年僅證交稅、貨物稅、土增稅及契稅等4稅目為負成長。以證交稅因全球通膨與升息趨勢,使投資心態轉向觀望,及基期偏高,減少998億元(-36.2%)最多。貨物稅減少266億元(-14.8%),主因政府為平抑物價,實施汽、柴油貨物稅調降政策。土增稅及契稅分別減少170億元(-15.4%)及23億元(-12.9%),均因大額稅款案件下滑,與房地產市場降溫亦有關聯。
就各稅目規模值觀察,111年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及遺產稅等8稅目實徵淨額創歷史新高,營所稅、營業稅更分別首度突破1兆元、5000億元規模;證交稅及地價稅為歷年次高。
就稅收變化與經濟成長率走勢來看,近年兩者常有背離現象,且長期而言也非保持對應波動關係。歸納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為物價因素,經濟成長率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變動率,以表示經濟成長速度,亦即反映剔除物價影響後、量的變動,稅收增減則包括價、量因素在內。亦有計算內涵因素,GDP係由各行業產出的商品或勞務總價值扣除中間投入後之附加價值加總而得,而稅收為各稅目依各自稅源徵課後之稅收加總。最後因素為制度面因素,指稅制(包括所得稅落後徵繳)或稅率變動,及稽徵機關加強專案查核等措施。如103年營業稅、104年土增稅,分別受銀行保險業營業稅由2%調增至5%、及105年即將實施房地合一稅等稅制影響而劇增,致稅收增幅明顯高於同期間經濟成長率。
109年因稅務紓困及延分期繳稅措施,稅收年減2.9%,110年則因上年疫情紓困免辦暫繳稅款遞延入帳,大增19.8%,此兩年受稅制影響,稅收走勢與經濟成長率(3.4%、6.5%)落差拉大。
111年受通膨升息壓力,加以大陸封控措施干擾,全球終端需求萎縮拖累我國外貿動能,經濟成長率回落至2.4%,稅收除受前開因素影響外,在落後徵繳之所得稅實徵狀況良好下,111年稅收年增率仍達13.0%,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