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Škoda史上最大最精緻Fabia 1.5 TSI動力導入動力增幅再加完整大滿配

曾經有一度業內流行一種「盲試」的試車方法,喜歡把車內所有可以辨識品牌的Logo全部遮起來,以「白紙」的狀態不帶任既有品牌印象去體驗車款。今天在我們眼前的這輛車,如果把不看車頭車尾或者車內的廠徽,或許不會以為這是一輛來自於捷克Škoda的入門掀背車款,尤其滿滿的設計細節還有精緻度,要說它是一款豪華掀背也沒有什麼問題,它就是史上體型最大、設計最精緻的Fabia。

新世代Fabia不但體型最大,更是最細膩的一代。(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不但體型最大,更是最細膩的一代。(攝影/ 陳奕宏)

回首Fabia的發展,車長從初代的3,960mm、2代的4,000mm、3代的3,992mm一路往上成長,來到現在的第4代已經來到4,108mm之譜。軸距更是從2,460mm往上走,在2代持續維持2,460mm之後,3代Fabia小幅成長10mm,來到2,470mm水準,4代則是近一步增加94mm,直接跨越2,500mm門檻,成長至2,564mm的境地。搭配車長110mm增加、車寬48mm成長,4代Fabia與5代Fabia相比已經大上一圈,尺碼甚至與第5代Golf接近,成為Fabia演進史上最大的一代。

新一代Fabia體型已經與5代Golf相當。(攝影/ 林先本)
新一代Fabia體型已經與5代Golf相當。(攝影/ 林先本)

設計細節成就精緻時尚掀背

新一代Fabia不只有車系史上最大的體型,設計細節幾乎也是Fabia發展史上之最。筆者以為,Škoda從Rapid開始逐步引進的水晶玻璃工藝設計元素到新世代Fabia上已經全然成熟,車頭正面的水箱護罩不但維持Škoda品牌招牌的凹字型輪廓,更加入更多轉折,來到接近類八角形的樣貌。而且,內部格柵也修飾地更加立體,從側面看有更豐富層次感。

Škoda的水晶玻璃設計概念在新世代Fabia已經發展成熟。(攝影/ 林先本)
Škoda的水晶玻璃設計概念在新世代Fabia已經發展成熟。(攝影/ 林先本)

兩側頭燈也融入Škoda近來強調的Crystal Light水晶燈組設計,運用導光燈組創造出類似於水晶玻璃工藝品的視覺效果,為Fabia帶來更多設計精緻感。內部燈組則是與車壇時下流行的LED燈組,迎合當前潮流並賦予科技感。最令人驚豔的則是尾燈造型,從原先方塊狀的尾燈向尾門內部延伸,帶來類似於Karoq的燈組輪廓,且內部融入質感細膩的C字形導光燈組,更是能夠提升車尾整體視覺感受。

廣告

👉 PIAA 970歐洲通用型軟骨雨刷開箱實測!把30年老車伺候得服服貼貼?同場加映膠條更換暨全系列產品解析!

Fabia頭燈融合Crystal Light水晶頭燈設計概念。(攝影/ 林先本)
Fabia頭燈融合Crystal Light水晶頭燈設計概念。(攝影/ 林先本)
新世代Fabia尾燈不僅融入水晶玻璃元素,也向Karoq、Superb等車系看齊。(攝影/ 林先本)
新世代Fabia尾燈不僅融入水晶玻璃元素,也向Karoq、Superb等車系看齊。(攝影/ 林先本)

不僅如此,車側的線條也相當令人驚艷。上個世代的Fabia就已經透過深邃的鈑件線條雕刻豐富光影變化,新世代Fabia也同樣保留清晰折線,更在車門前方加入三角形線條設計,不僅讓視覺感受更為豐富,也是把捷克國旗元素加入到車體設計當中,也是增添整體設計細節。

Fabia車側線條相當豐富,前車門下方更加入捷克國旗元素。(攝影/ 陳奕宏)
Fabia車側線條相當豐富,前車門下方更加入捷克國旗元素。(攝影/ 陳奕宏)

除了視覺上的設計細膩度之外,Škoda更在Fabia的空氣力學設計下足功夫。先是在車頭加入主動式進氣格柵,可依照車速調整開口幅度,以兼顧低風阻以及散熱需要。前氣壩兩側也設計有具備實質效果的導風口,配上空力設計後視鏡、平整化底盤,為Fabia創造僅有0.28Cd的風阻係數。Škoda原廠表示,這樣的風阻係數甚至比子彈更低。

水箱護罩與前氣壩都加入更多空力導流設計。(攝影/ 林先本)
水箱護罩與前氣壩都加入更多空力導流設計。(攝影/ 林先本)

時尚設計不減貼心機能

滿滿設計細節的外觀之外,Fabia車內同樣具有豐富設計細節。Škoda原廠運用多種不同材質,包含壓花塑料、鏡面黑色塑料、銅色類金屬飾條、丹寧布包覆,還有圓孔壓花塑料等,共同營造多層次儀錶台設計,線條更呼應車頭水箱護罩以及引擎蓋折線,加上懸浮式中控台螢幕、圓形出風口,以及鑲嵌有銅色飾條的車門把手等,Fabia車內一改過去較為單調的鋪陳,改用豐富線條以及材質、顏色搭配,換來更豐富的視覺感受。同時,也給予Fabia更多年輕感以及時尚感。

新世代Fabia車內具有豐富設計細節。(攝影/ 林先本)
新世代Fabia車內具有豐富設計細節。(攝影/ 林先本)

而且,儀錶台兩側鏡面飾板還蝕刻有「FABIA」車名字樣,更是讓展現了滿滿的設計細節,完全打中注重細節的筆者。

儀錶台旁的Fabia字樣相當迷人。(攝影/ 陳奕宏)
儀錶台旁的Fabia字樣相當迷人。(攝影/ 陳奕宏)

於此同時,整體配備水準亦不遜色,10.25吋全數位虛擬儀錶板,加上整合有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智慧型手機連結與8吋觸控螢幕的繁體中文MIB 3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等,都是Fabia的標準配備。加上整合新款飛梭旋鈕的多功能方向盤、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等,也沒有在Fabia車內缺席。

10.25吋全數位虛擬儀錶板為Fabia全車系標配。(攝影/ 陳奕宏)
10.25吋全數位虛擬儀錶板為Fabia全車系標配。(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標配整合8吋觸控螢幕的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標配整合8吋觸控螢幕的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攝影/ 陳奕宏)

不僅如此,Fabia所配備的雙區恆溫空調更整合有Air Care抗過敏原空氣清淨功能,可以降低車內的過敏原維持空氣品質,並兼顧車內所有乘客的呼吸道健康。同時,也為後座乘客配備有後座出風口,讓全車乘客都可以享受到舒適的溫度。

Fabia的雙區恆溫空調配備有Air Care空氣清淨功能。(攝影/ 林先本)
Fabia的雙區恆溫空調配備有Air Care空氣清淨功能。(攝影/ 林先本)

強調機能的Škoda當然沒放過在Fabia上展現貼心思維機會,像是前門門板內的雨傘傘筒,且隨車配備一把摺疊傘,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板前的置物格內也設計有票夾、筆套等收納功能。再加上前座椅背後方的手機收納袋、具備功能變化的中央置杯架、後視鏡座USB Type-C插座等,儘管定位為入門都會掀背,卻沒有犧牲貼心機能。

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版前方為多功能置物盒。(攝影/ 陳奕宏)
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版前方為多功能置物盒。(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配備有前座車門傘桶。(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配備有前座車門傘桶。(攝影/ 陳奕宏)

同時,受惠於體型成長,Fabia車內乘坐空間亦有效成長。以身高177公分的筆者來說,將駕駛座設定為標準駕駛姿勢,還可以帶來超過一顆拳頭的後座膝部空間,後座頭部空間也超過一顆拳頭幅度,幾乎已經與筆者擁有的Octavia Combi Mk2.5相當,完全超越對於B-Segment級距掀背車期待。只是受限於車寬僅有1,780mm的關係,如果放入兩組兒童安全座椅要再坐人可能會較為勉強。

👉 PIAA 970歐洲通用型軟骨雨刷開箱實測!把30年老車伺候得服服貼貼?同場加映膠條更換暨全系列產品解析!

受惠於車身尺碼增長新世代Fabia後座空間有感升級。(攝影/ 林先本)
受惠於車身尺碼增長新世代Fabia後座空間有感升級。(攝影/ 林先本)

但是行李廂空間就有令人驚豔的演出,就算是五人座滿載、後座椅背豎直的狀態,Fabia就能提供380公升行李廂容積,比起一般日系中型掀背更為出色。就算與家族中的Kamiq相比,也僅僅少20公升而已。如果將可6/4分離的後座已被傾倒,更能擴充到1,190公升水準,搭配兩側掛鈎、雙層式底板,亦創造不錯使用機能彈性。只可惜並沒有配備電動尾門以及後座椅背快速傾倒裝置,但為了兼顧售價,或許是可以妥協的一環。

Fabia具備380公升至1,190公升不等行李廂容積。(攝影/ 林先本)
Fabia具備380公升至1,190公升不等行李廂容積。(攝影/ 林先本)

1.5 TSI動力導入,鋼砲性格再加分

這次Škoda Taiwan提供的Fabia試駕車另一個令人驚艷所在要算是動力系統,首度將1.5 TSI引擎導入Fabia車系當中。這具排氣量1,498c.c.的直列4缸渦輪增壓引擎整合ACT主動式汽缸管理系統,可以在引擎低負載狀態以雙汽缸模式運轉,更近一步減少無謂的燃油消耗。除了說具備150匹馬力、25.5公斤米扭力輸出之外,還擁有17.5km/L平均油耗,同時兼顧動力輸出以及節能表現。

首度引進Fabia車系中的1.5 TSI引擎具備150匹馬力、25.5公斤米扭力輸出。(攝影/ 林先本)
首度引進Fabia車系中的1.5 TSI引擎具備150匹馬力、25.5公斤米扭力輸出。(攝影/ 林先本)

搭配上7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面對車重只有1,244公斤的新世代Fabia,整體動力表現相當輕快。且因為排氣量比1.0 TSI引擎更大的關係,運轉精緻度與順暢感也是更為出色,少了1.0 TSI引擎些許的輸出遲滯感,1.5 TSI引擎可以創造更為綿密的加速反應,也是提升行路質感的基礎之一。而且,根據原廠提供數據,還可幫助Fabia創造0-100km/h加速8秒、極速226km/h性能表現。

變速箱採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設定,並配備Drive Mode駕駛模式選擇系統。(攝影/ 陳奕宏)
變速箱採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設定,並配備Drive Mode駕駛模式選擇系統。(攝影/ 陳奕宏)

不僅如此,受惠於MQB-A0平台出色的底盤剛性,雖然Škoda品牌懸吊設定較偏向於舒適取向,對於路面補丁、坑洞,或者標線貓眼等處理都相當迅速與明確,也都能吸收對於車內舒適感有所影響的跳動,讓Fabia具備不錯的行路質感與舒適感,甚至超越對於入門都會掀背車的期待。儘管如此,並不代表Fabia就失去操控穩定感,就算面對速度較高的彎道,懸吊支撐性依舊是有水準之上演出,同時兼顧舒適性與操控表現。

雖然設定偏向於舒適,Fabia應有的操控穩定性依舊不減。(攝影/ 林先本)
雖然設定偏向於舒適,Fabia應有的操控穩定性依舊不減。(攝影/ 林先本)

只是,在150匹馬力輸出面前,Škoda並未針對1.5 TSI動力車型提供專屬的運動化懸吊,像是更硬朗的懸吊阻尼與彈簧,或者運用短彈簧組與更粗壯的防傾桿讓底盤的調性更朝向熱血駕馭靠攏,讓Fabia 1.5 TSI動力車型更像是一款熱血小鋼炮,或者是小Fabia RS的面貌是較為可惜之處。如果對於熱血操控更有要求的買家,或許可以透過底盤升級來達成需求。

Fabia 1.5 TSI動力車型若可配備運動化懸吊將可創造熱血鋼砲般個性。(攝影/ 林先本)
Fabia 1.5 TSI動力車型若可配備運動化懸吊將可創造熱血鋼砲般個性。(攝影/ 林先本)

撇除較向舒適看齊的底盤設定,整體來說,Fabia的下盤要算是在操控與舒適之間取得應有平衡,既滿足舒適度也兼顧應有的操控穩定感。而且因為MQB技術平台引進,新世代Fabia也針對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升級,除了全速域ACC、車側盲點偵測、Front Assist前方輔助、AEB主動式緊急煞車輔助之外,更加入Lane Assist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以及可一鍵啟動ACC與Lane Assist的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使得Fabia具備有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能力。

新世代Fabia不但升級Lane Assist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也配備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攝影/ 陳奕宏)
新世代Fabia不但升級Lane Assist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也配備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攝影/ 陳奕宏)

就設計感、動力輸出還有配備水準來說,Fabia攜帶著全面進化的產品實力預備強勢進軍臺灣車市。但是,決定新世代Fabia競爭力的,還是要視未來價格區間決定。儘管尚未曝光價格帶,據了解這次是假的1.5 TSI動力車型售價可能介於90萬元至95萬元之間,甚至會更靠近90萬元一些。如果真採用這種的價格設定,Fabia或許不僅具備有技壓同級的能力,更可望上打C-Segment級距掀背車款。

延伸閱讀:

👉 更多電動車與油電車: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EV-and-Hybrid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熱門中古車排行(預算60萬以上):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used-cars?price_range=60

👉 搜尋更多新車規格:https://autos.yahoo.com.tw/new-car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