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進理投】親子理財觀大不同!你看懂小孩的商業思維了嗎?

怎樣花錢,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金錢的運用可以如何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聽進理投 EP35 探討親子理財,金錢不僅能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它也可以作為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溝通和互信的工具!

鋒哥建議,在開始固定給予零用錢之前,家長應該先讓孩子體驗真實的金錢交易,如在便利商店購物時讓小孩自行付款,有助於建立對金錢與價格的基本認知。當小孩子能夠理解基本的數字、和加減概念時,給予零用錢便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家事與零用錢綁定好?還是脫鉤好?

有些家長選擇「綁定」家事與零用錢,例如小孩完成某項家事後、會得到一定的金錢獎勵。

鋒哥認為討論該議題之前,應該盡可能放手讓小孩嘗試家裡的所有家務。其次,「綁定」家務的零用錢,有助於小孩明白勞動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另外,這也可能激發小孩子的商業思維,讓他們開始尋找更多賺取零用錢的機會。例如,他們可能會主動提出幫忙做其他家事、以賺取更多的零用錢。

我希望小孩不要一次花光所有的錢!他們應該學習存錢嗎?

鋒哥認為,對於小額的零用錢(一天 10 元、或是一週 50 元程度),小孩應該有充分的自由去決定如何使用,而不應該被限制或被引導去儲蓄。社會的價值觀、與家長的教育往往強調存錢的重要性,但讓小孩學會如何花錢,可能比存錢更為重要。

這是因為對小孩而言,一個星期 50 元的零用錢,可能存下來的金額其實並不多。如果家長一方面給了小孩錢、另一方面又表達希望小孩存下零用錢,那麼名義上歸於小孩的這 50 元孩子也不能動用、小孩也感受不到「那筆錢」,有給沒給其實沒有差別,最後只是造成雙方的困擾。

小孩應該怎麼學習花錢?

鋒哥強調,小孩最初一定會先去買糖果、冰淇淋,或是不實用但是很可愛的小物,這些都無妨,一定要讓孩子先享受過那種浪費、隨心所欲、亂花,感受到花錢價值及愉快感的過程,然後才能開始比較:比如只有可愛的橡皮擦、其實並不好用。

廣告

另外,金錢是用來改善生活的工具,運用少量的金錢甚至有可能改善小孩在校的人際關係。想要認識朋友時,運用少量的金錢買點心、飲料共享,很可能就是一個進入正常往來的契機。

讓小孩參與家庭的消費決策!

鋒哥也提到讓孩子參與家庭消費決策的概念,例如前往大賣場購物前,讓孩子主導列購物清單,再依照清單購物;也可以在規劃家庭旅遊時,讓孩子自己嘗試查詢旅遊資訊、訂飯店。經過這樣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小孩有機會學到如何在這個社會更堅強、有韌性的活下去。

更多直白不諱的親子理財對談,現在就收聽「聽進理投」EP35!

Podcast 收聽平台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商益書摘】《數位遊牧》:找到屬於你的夢想之地
【聽進理投】為什麼要學理財?答:讓你的人生擁有選擇權!
國人理財總目標:安心退休與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