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進理投】為什麼要學理財?答:讓你的人生擁有選擇權!

為什麼要理財?知名財經作家吳盛富認為,理財的目的在於讓自己擁有選擇權,不會因為沒錢而無法擁有想要的東西,並透過理財累積資產,達成人生的不同目標。財富並不是人生的目的,但可以讓人不至淪於隨波逐流,擁有主動選擇的機會。

為什麼要理財?

透過理財,可以累積資產、並達成不同生活目標。第一個理財目標,或許是緊急準備金;當財務安全後,接下來則有買房、退休準備等目標。理財需要持續的紀律和耐心,正確的理財規劃能讓個人在面對生活變數時有更多選擇權,確保財務上的安全與穩定。

然而,即使做了財務規劃、也遵守紀律,但對理財不夠了解時,也可能遭遇不完美的結果。

案例:有財務規劃、卻不夠了解理財時,還可能發生什麼不完美的結果?

一位上班族認真理財、謹守紀律,但知識並不全面。每個月領到薪水後,都用兩成收入繳付房貸,並並將另外兩成拿去投資股票,持股也很分散。他在各方面都算及格,且長期累積了資產,最後繳清房貸,並累積到月領五萬的股息,正準備退休。

然而,他的健康檢查報告卻傳來不幸的消息,罹患癌症。此時又遭逢股災,持有的股票幾乎腰斬。他面臨著絕境,必須面對巨額的醫療費用和看護成本。最後不得不在低賣掉股票,以應付這些龐大的支出,讓自己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治療後,癌症不再對生命造成威脅。但他累積半輩子的資產幾乎都化為烏有。最後只能仰賴有限的勞退基金來維持生計,重新開始累積退休準備。

保險、信用⋯⋯還有什麼是重要的理財觀念?

從以上範例可知,保險和信用也在理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適當的保險能在重大疾病或失業等緊急時刻提供經濟支援;而良好的信用能提升貸款成本,讓個人在需要資金時更容易取得信貸。甚至股債分配的資產配置,能在股災發生時,擁有一定比例的抗跌債券,保護資產。

廣告

擁有這些觀念有助於在需要的時候,不至於直接在股災低點賣掉腰斬的持股,保留較多資產。除了上述財務痛點的案例,學習節稅、或是如何降低貸款成本,也都是對自己能力的最好投資。

學習理財不僅是了解基本知識,更需要付諸行動,才能確保實現理財目標。當你先開啟自己的理財雷達,學習才能幫助你開外掛!

鋒哥的「財富人生養成課」到 9/3 前有低於 34 折的募資優惠期,提供「聽進理投」的聽眾特別折扣碼「money350」可再折 350 元,想知道如何更有效率的學習理財,先點按收聽本集!

Podcast 收聽平台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聽進理投】你追求的「財務自由」是盲從,還是真正的自由?
【聽進理投】財富自由的重點不是財富,而是自由!《富小孩與窮小孩》作者郝哥專訪
你的財務安全嗎?7 項關鍵財務指標,你打幾個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