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成人才搖籃 吳火獅醫學獎點名菁英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今(21)日頒發台灣醫學界將獎金最高的「吳火獅醫學獎」,並舉辦生技醫藥轉譯研討會。TBF基金會近10年來已提供13位講座教授每位2500萬元的講座獎金。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說,生技也是一樣面臨缺工的窘境,13個講座培養了100多位博士後研究員、150位博士、270位碩士等人才,已陸續對各生技公司展開貢獻,只要讓年青學者知道這個生技領域是有將來性的,看到學長姐畢業後,很多學校搶著要,這樣就有吸引力,可以引導很多人會來生技產業,人才會更加的充沛,生技產業將會更為厚實。

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是在2013年由鑽石生技投資發起成立,以無條件支持基金會講座教授(TBF Chair Professor)來培育生技醫藥界的人才。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說,當初建立這個基金會,是想要培育人才,講座教授這個制度每年可獲250萬元補助,時間長達十年,除了不可離開這個學校外,沒有任何要求,以一個老師就有博士生等等的一個團隊,多年來從源頭開始培育了很多人才。

對於台灣生技產業,路孔明說,2007年時生技業漲了一波大約2個月,但因公司沒產值未獲資本市場支持,很快打回原形,2010年科技基本法改變時又熱絡了一陣子,現在市值已達1.3兆、產值達7000億元,創新能力和基礎已經慢慢站起來了,這個產業要發光發熱,不一定是新藥,醫材、CDMO和細胞治療這些若是基礎科學實力有,要創新的話都可以。

台灣生技產業足夠成熟了嗎?楊泮池說,除了歐美地區,其它在全球上台灣在生技是算先行的,全球很多政府投入了大量錢下去,很多只有做中繼站,一個產業要養起來不容易的。若要和台灣的半導體業一樣成熟還是有段距離,不過,已經很好,看到有很多授權都是很高的金額,代表國外肯定我們,已經看到曙光上來了,希望政府法規可以更鬆綁,包括資金人才和落地(包括醫材和新藥等等)都需要政府再推一把,現在只能說雛形已經有了,未來希望產值和市值都能一直上去。

楊泮池說,基金會自去年起在鑽石生技投資與台新金控的損助下,再成立台灣醫學界獎金最高的「吳火獅醫學獎」,每位提供210萬元獎金,以此鼓勵50歲以下的傑出年輕醫學菁英。本(二)屆由基金會七位董事擔任評審,在競爭激烈的評選中,遴選出三位得獎者,包括陽明交大醫學系胡瑜峰教授、台大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駱遠教授及台大藥學系梁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