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薔蜜成颱機率低 天氣不穩
【時報-台北電】繼今年7月創下無颱風的歷史紀錄後,許多民眾好奇究竟今年颱風潮會落在什麼時候。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表示,9日清晨生成的「薔蜜」對台灣並沒有明顯影響,不過颱風北上進入東海附近會拉動季風低壓,引進偏南風至西南風,周一、周二台灣天氣將十分不穩定,周三降雨以午後雷雨為主。 賈新興對本報分析,最近的颱風生成時間約在8月8日至13日之間,9日清晨生成的輕颱「薔蜜」就屬其中;他還特別科普了一下颱風如何生成。 賈新興表示,「薔蜜」颱風快速北上的同時,在菲律賓西側也有熱帶擾動正在發展,並且有往北方移動的趨勢;不過該熱帶擾動環流結構不好,成颱機率並不高。一般來說,菲律賓以東由東經120-160度左右的廣大範圍被稱為「西北太平洋颱風主要生成區域」,南海海域偶爾會有颱風形成,但相對形成次數較少。 賈新興表示,颱風是低氣壓的垂直圓柱體結構,垂直高度至少可達10公里的高空,由於高低空的中心是垂直上一致的,風切太大會導致颱風結構傾斜無法,颱風結構就會不好,自然颱風發展也受影響。 另外海水溫度提供颱風生成所需的能量,學者研究颱風發展有相當條件,其中一項就是海水溫度至少要高於攝氏26度。然而西北太平洋海溫一年到頭都高於26度,顯然需要其他動力條件。 賈新興解釋,一般動力條件包含季風槽(季風低壓)及垂直風切不能太大,在春季、冬季時季風槽較不活躍,季風槽的出現大約是在梅雨季之後的7、8、9、10月,所以才說7月是颱風的活躍期,另外7月後垂直風切較小,對颱風結構發展也相對有利。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李柏澔/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