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無效碳權頻傳 碳抵換市場價值萎縮61%

(中央社華盛頓2024年05月31日綜合外電報導)一份最新報告指出,碳抵換市場大幅萎縮,從2022年的市值19億美元驟降至去年的7.23億美元。此前一系列科研和報導揭露,不少碳抵換專案根本無助緩解氣候危機和減碳。

英國「衛報」報導,向經紀人和交易商蒐集碳市場資料的非營利組織Ecosystem Marketplace研究發現,碳抵換市場已萎縮61%。

這份研究將碳抵換市場的萎縮歸咎於一系列科學研究和媒體報導,發現有數以百萬計的碳抵換額度「毫無價值」,當中一些專案還涉侵害人權問題。

每單位碳抵換額度代表移除或減少1公噸二氧化碳,各大企業利用購買碳抵換額度為產品貼上「碳中和」標籤,或告訴消費者安心搭飛機、買新衣或特定吃喝,而不會額外排碳造成氣候或生物多樣性危機惡化。

由保護雨林相關計畫產生的碳抵換額度是自願性碳市場最受歡迎的類型,但這類碳權的價值2022至2023年間下降62%,這些計畫是包含衛報在內機構聯合調查重點。

調查發現,來自權威碳權認證機構Verra的大量抽樣計畫中,超過90%的雨林碳抵換毫無價值,並揭露一些旗艦計畫甚至有侵犯人權之虞。Verra對調查結果表示異議。

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教授瓊斯(JuliaJones)是這次調查裡其中一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她表示碳市場亟需改革,才能如預期般運作。

她說:「媒體調查顯示,許多向自願性市場發放Redd+額度的專案,所售額度超出合理範圍,這點很重要。」Redd係指「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與森林退化所造成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廣告

「然而,我非常擔心近期相關報導會給人們製造一種印象:透過降低濫墾濫伐應對氣候變遷是個騙局。但事實並非如此,且這種想法可能會損害森林。」

瓊斯說:「我們迫切需要更多資金來阻止森林及其重要功能持續不斷流失,而改革後的自願性碳市場可以在提供資金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碳抵換信用額度(即俗稱的碳權)能由執行減少或避免碳排的減量專案取得,例如植樹或護林。

此前不乏報導披露,許多減量額度在最佳情況下也都毫無價值,最壞情況下可能有害,因為它們允許主要污染者宣稱達成碳中和,卻未能減少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

1個單位的碳權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1噸二氧化碳,或避免1噸二氧化碳進入大氣,減量專案需證明如何做到。然而認證機制間一直存在巨大爭議,因為一些專案被發現誇大對氣候的益處。

碳市場和碳交易體系允許污染者購買碳信用額度抵換自身碳排,這些碳信用額度從土地免遭開發或濫墾等保護專案所發放,但人們擔心許多專案沒有帶來真正減碳。

交易市場上過去一段時間遭揭部分碳抵換專案減碳量不實。例如宣稱可封存多少碳,但技術上根本還沒落實,或聲稱保護多少面積森林免於砍伐,但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濫伐威脅,如此的碳信用額度就完全無助於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