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廠搶進浸沒式液冷;中鋼H2產銷優於H1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輝達市值首度登上全球之冠,在外資連兩日猛敲666億元之下,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AI權值股F4齊飆,19日四檔市值合計大增1.27兆元,廣達並擠下富邦金,使得台股前四大權值股全由AI股包辦,並帶動台股市值前50大的元大台灣50 ETF規模飆上4,190億元新高,資金大舉湧入,加權指數終場大漲452點收在23,209點,與盤中最高點23,275點再寫下歷史新高。

2.總統賴清德19日表示,氣候變遷和極端氣候絕對是全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全球已進入「沸騰」時代,台灣也必須正視「氣候崩潰」的急迫問題;他宣布,在總統府下直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親自督軍擔任召集人,盼整合產官學研意見,讓碳定價儘速有結果定案並執行,落實能源轉型、淨零轉型。

3.台股漲勢凌厲,頻創歷史新高之際,台股基金、ETF表現更為凸顯,開年以來至18日止的統計顯示,高達19檔表現打敗大盤漲幅的26.92%,近一周的數據更亮眼,計有71檔勝過大盤4.43%的漲幅。近一周績效前十名的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瀚亞菁華等基金都漲逾7.5%,而今年以來,復華復華、台中銀數位時代基金更漲逾35%

4.台股大盤19日大漲452.11點、漲幅1.98%,再創歷史新高,金融指數緊跟大盤上揚10點、漲幅0.5%,19日收在2,009.57點,為暌違逾34年再次站上2,000點關卡,並創1990年4月16日收在2,049.19點以來的新高。

廣告

5.AI算力需求急增驅動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產生變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表示,目前晶片最高發熱量已經達到傳統氣冷性能極限,液冷成為未來必備方案;其中單相浸沒式冷卻技術相對成熟,積極尋求落地,將進入驗證與定義性能規格階段,業者如緯穎、技嘉等也持續深化布局。

6.先進封裝成顯學,也讓半導體產業突破摩爾定律極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及力成三大封裝指標股價帶頭衝,市場法人看好三大封裝廠下半年營運明顯回升之外,2025年在AI需求推升下將更具成長動能。

7.長榮集團五虎長榮、榮運、長榮航、長榮鋼、長榮航太等,2024年將發出367億元的現金股息,長榮打頭陣,27日率先除息,榮運接棒除息,五虎填息力道關鍵為後市展望。五虎營運均樂觀,其中長榮及長榮航正處漲價潮中,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19日指出,拜輝執行長黃仁勳在台灣宣傳之賜,AI伺服器帶動運價急漲逾3成。

8.貨櫃海運運力、運價雙雙激增破表,引發法人圈、航運界對海運後市看法分歧,陷入多空激戰。法人根據Alphaliner數據顯示,隨新船陸續下水,全球總運力在15日首次突破3,000萬TEU,加上近期歐洲線返航中國大陸的船舶較多,亞歐線運力缺口也可能由新增運力在7、8月逐漸補齊,預估屆時運價都將面臨修正。

9.中鋼19日舉行股東會,通過發放特別股股息1.4元及普通股現金股利0.35元。中鋼代理董事長王錫欽表示,今年下半年中鋼的產銷會比上半年好、明年會比今年更好。

10.南亞19日舉行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及配息0.7元等案,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去年南亞每股稅後純益(EPS)僅0.8元,為公司上市來第二低表現。不過近年南亞持續轉型,主力產品將是電子材料,並從產品、事業、低碳、數位四大面向積極轉型。今年伴隨需求逐步復甦,加上AI、半導體趨勢催化電子需求復甦升溫,南亞旗下電子材料、載板、DRAM商機活絡看俏,下半年營運加速推進。(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