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先從改變消費觀念、瞭解自我開始
文:李美虹
不管你現在幾歲,你都一定要學會理財,為什麼?因為只有把理財學好,你才有機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句話說:「理財就是理生活」,當你真的開始認真把理財學好,你就會認同這句話隱藏的意涵。
學好理財,除了會獲得金錢財富上的甜美果實之外,還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例如,為了存錢或存投資本金,我們會開始學習控制欲望,不再東買西買,開始培養「延遲消費」的習慣,改掉過去衝動性消費的毛病。另外,我們也會開始做一些長遠規劃,尤其是學習投資之後,會讓我們在做事時不會只想到樂觀的一面,而是會先思考:若最糟糕的狀況發生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學理財 讓自己脫離月光族生活
學理財,好處真的很多,也可以改變自己錯誤的消費習慣與生活習慣,所以我常告訴理財新鮮人,學理財的第一步,並不是去學習如何買基金或買股票,而是學習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念。舉例來說,如果你月入3萬元,卻非要去買LV包包,那就是一個錯誤的消費行為,而且你也會因為這種錯誤的消費觀念,讓自己始終是個月光族;當你一直都擺脫不了月光族生活時,請問你拿什麼閒錢去進行下一步的投資理財呢?你只能永遠待在「月光光」族群裡,羨慕那些有錢人。
通常我對理財新鮮人的建議是:先從存下月薪的5%~10%開始做起,然後慢慢增加到20%~30%,而且一定要在薪水一入帳當天,就立刻把要存下的錢轉帳到另一個戶頭去,最笨的方式是直接轉到定存,這樣你就不會動用到這筆錢。如果你已經有一點投資相關的知識,例如基金,也可以把月收入的一定比例直接轉去定期定額買基金。不論用什麼方法,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就自動從帳戶中扣款,這樣就會降低其他花費,逼你不得不開始去精算每個月的支出金額與設定花錢預算,進而達到存錢的目的。
記帳是分析過往消費行為、培養未來的消費習慣
而當你開始把月收入的一定比例先存下來後,你同步就要開始記帳。記帳,不是記流水帳,請務必記住:記帳是為了分析自己過去的消費行為,藉著找出過去錯誤的消費行為,做為未來新的、好的消費習慣。
我們常說消費品可以被分為「必要」、「需要」和「想要」。「必要」包括吃飯、交通費、房租,必要的消費是很難省下來的,也是維持基本生活的固定支出。而「需要」是買來提高生活品質的消費行為,但不買其實也無妨。「想要」是屬於欲望消費,例如買包、買衣服、出國旅行等等。
記帳就是為了找出我們把哪些錢花在「必要支出」,哪些錢花在「需要」型消費,哪些錢又花在「想要」的消費上。找出不該花而花的「想要」項目,降低可買可不買的「需要」消費,這樣每個月你就能省下一筆錢,增加自己的存款力。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透過記帳,能夠每個月存下月薪的50%以上,恭喜,你就成功培養了自己的「不敗存錢體質」!
了解自己的消費性格 找到最適合存錢的方式
我對自己的花錢行為與個性有深入認識,也是透過記帳發現的。我記得剛步入社會的前2年,我就是個月光族,甚至每到接近月底時,還會向很熟的主管借錢過生活,然後下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先還主管錢,月月如此。後來我開始記帳,第一個月就發現自己花在計程車的費用過高,因為公司是上班打卡制,遲到一分鐘就扣錢,我為了不遲到,早上卻又實在無法早起床,所以只好常搭計程車趕上班(剛畢業時我在傳播公司上班,天天工作12~16小時,半夜回家是常事,但隔天早上卻仍要準時上班)。
還有,我發現自己的消費過於「隨性」,我常笑說自己的口袋有「破洞」,只要身上有錢,就很容易衝動性購物。為了避免自己的個性導致存不住錢,我在25歲時就買了儲蓄險,當時儲蓄險的預定利率很高,所以那時買儲蓄險是比較划算的,我在25至35歲這10年期間陸續買了幾張儲蓄險,強迫存錢。這些儲蓄險都已經陸續繳完期滿,算一算,等到60歲左右如果全部解約,我大約可以拿回800萬元,這是我靠儲蓄險強迫存下來的錢。
當然,我的強迫儲蓄除了早期買儲蓄險之外,後來因為進入理財媒體,接觸了基金、股票等理財工具,所以之後我的強迫儲蓄方法還包括買基金、買股票,另外,我也自提勞工退休金6%。透過這些強迫儲蓄的方法,讓我每個月領到薪水之後,所剩的金額就只能繳付固定的必要支出,以及維持一部分「需要」支出,當然,我也不苛待自己,我有一個「奢侈帳戶」,這裡面的錢可以讓我偶爾花點小錢,滿足一下自己的「想要」需求,或者是每年出國旅遊。
總結一下,如果你覺得理財很麻煩,那就學一下記帳和存錢,至少能幫你擺脫月光族身分。如果你想讓存錢這件事有更好的績效,那就請進一步學習投資相關知識。但在投資之前,認識自己的投資性格絕對是首要之務,請千萬不要明明喜歡吃甜,卻買了一包酸梅來吃。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