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族群》碳權交易所7月上路 概念股先衝

【時報-台北電】距離2023年總統大選僅剩半年左右時間,政策扶植股持續增溫,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7月成立,在電子族群漲多進入整理階段後,資金開始轉向追捧碳權概念股,永豐餘(1907)、安集(6477)等個股20日都出現落後補漲。

法人指出,市場的自我實現及政策面偏多的雙重效應下,台股在大選前往往能見到「選舉效應」,回顧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歷經的七次大選,台股在選前半年共有四次繳出正報酬、三次負報酬,但三次負報酬的背景卻是全球股災所致,甚至大盤的表現仍較同期間的亞股來得抗跌。

至於選舉行情下的主流類股雖每次都並不相同,但政策面偏多的受惠族群卻是關鍵的交集,今年又以綠能、軍工/航太、生技等為主流。

隨盤面電子權值股讓出指數空間,成交比重降至6成以下水準,政策股再度發揮撐盤效果,尤其由證交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設立的碳權交易所最快7月就將成立,相關個股陸續啟動落後補漲的反彈走勢。

以永豐餘及安集為首,台半、中興電、榮成、士電、元晶、大亞、盈正、台塑、盛達、森崴能源、德微、聯合再生及華城等淨零碳排概念股20日逆勢走揚。其中永豐餘加速碳排布局,去年底新設「碳管理事業群」後,未來也擬建構「碳權管理平台」,聚焦碳權與電力市場,永豐餘20日股東會順利落幕,投信連三日買超合4.76萬張。

富邦台美雙星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薛博升認為,近期新興國家面臨聯準會(Fed)連續性升息壓力,資金流出造成匯率大貶,但觀察今年以來新興亞幣升貶幅,新台幣匯率不貶反升,相較其他新興市場更具投資吸引力。

此外,台股融資餘額呈現明顯回溫的態勢,顯示散戶信心回穩帶動資金回流風險性資產,加上第三季適逢新機備貨旺季,台股後市仍有行情可期。(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柯宗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