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股東會 釋今年展望

去年因通膨及升息影響實質經濟成長,期貨市場受惠避險及交易需求,全年交易量來到3.84億口,僅次於2021年的3.92億口,為歷史次高,全年獲利33.28億元,每股純益(EPS)6.95元;期交所19日召開112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吳自心主持,會中通過每股配發股利4.1元之盈餘分配案,包含現金股利2.7元與股票股利1.4元。

雖然期交所去年全年交易量年減約2%,日均量156.29萬口,但小型指數期貨與美股三大指數期貨交易量均有大幅成長,分別較前年增長34.9%、37.2%,另外夜盤交易也已成為維持期貨市場交易熱度延續的主要力量,2022年夜盤日均量達49.21萬口、年增58%,創下夜盤上線以來的最高紀錄,且占日盤日均交易量由31.74%提升至58.25%,占比增加近3成。

除此之外,期交所總經理周建隆表示,期交所在2022年針對商品研發、制度改革、國際合作及市場推廣等四大業務皆有所成效,包含推出具有我國產業特色的半導體30指數期貨、航運期貨,供交易人即時掌握交易避險機會外,亦推出雙周到期的台指選擇權與小型台指期商品,滿足投資人需求。交易制度方面,2022年持續擴大動態價格穩定措施適用範圍,目前期貨市場近99.9%交易量皆已適用;期交所亦於2022年建置我國店頭衍生性金融商品集中結算機制,成為全球少數自建店頭結算系統的交易所。

展望2023年,吳自心指出,今年期交所業務重點包含12月規劃推出的客製化商品交易平台,為期貨市場挹注新動能;年底前所有商品將皆適用動態價格穩定措施,強化期貨市場價格穩定;持續建置國內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機制,規劃7月31日上線新台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契約(NDF)及客戶集中結算服務;與多家知名交易所洽談指數授權,赴海外招商引資;持續強化資安工作,建置應用大數據平台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