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台日合扮「虛擬垂直整合者」發揮AI供應鏈關鍵影響力

新聞照片01 施振榮赴日推動台日高科技產業合作交流,21日於東京大學演講。圖/業者提供
新聞照片01 施振榮赴日推動台日高科技產業合作交流,21日於東京大學演講。圖/業者提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赴日推動台日高科技產業合作交流,21日於東京大學演講時指出,台日合作要從王道思維出發攜手共創價值,以掌握產業典範轉移走向垂直分工帶來的新機遇,扮演「虛擬垂直整合者」的角色,在全球AI供應鏈中發揮關鍵影響力。

陽明交通大學喜馬拉雅創投與日本東京大學協創平台開發公司(IPC, Innovation Platform Co.)21日在東京大學舉辦論壇活動,特別受邀進行專題演講的施振榮,聚焦「以王道思維掌握台日合作新機遇」為題,與日本業界分享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及宏碁三次再造的經驗。

施振榮指出,推動台日產業攜手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從王道思維出發,王道是領導人之道,其三大核心信念就是「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他並強調,從王道來看,所創造的價值應包括「六面向價值」,除了「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

對於台日未來合作的新機會,他認為,在產業全球分工下,具有創新、速度、彈性、成本等競爭優勢,但從巿場的角度來看,供應鏈需要有人整合,扮演「虛擬垂直整合者」的重要角色,未來台日可以扮演這個關鍵性的角色,在全球AI供應鏈中做出貢獻。

回顧台高科技產業發展,施振榮指出,80年代的日本以「垂直整合」模式,站上「世界第一」、享譽國際的同時,以台灣個人電腦領域為主的宏碁,與聚焦半導體領域的台積電,已開始啟動「垂直分工」的典範轉移。

宏碁在1983年推出自有品牌PC並兼代工製造,台積電則在1987年開啟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在產業典範轉移下,未來「不做電腦的電腦公司」、「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將成為主流。

廣告

施振榮進一步指出,電腦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後,這個趨勢已大勢底定,不過半導體產業在歷經過十年的發展,仍持續進行中,如今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已比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取得更領先的地位及優勢。

但他也提醒,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典範轉移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因此供應鏈的每個分工環節都要找到世界最領先的合作夥伴,否則就會影響整體的競爭力。

至於宏碁Acer過去以來,為產業界帶來的貢獻,施振榮認為,就是「無形貢獻超過有形」的經驗啟示,在此同時,「台灣製造」的國際形象也藉由Acer全球品牌的知名度而大幅提升,引領並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價值鏈的發展,過程中,宏碁也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及政府培育許多優秀的人才。

施振榮最後表示,雖然他已經由宏碁退休,但從來沒有從社會退休,至今仍善盡個人的社會責任(PSR),持續「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他所成立的智榮基金會,以及退休後共同創辦的科文双融(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庫得科技(電動物流車)、保利馬(零碳排船)以及支持灣聲樂團,目標就是希望「TaiwanCATs Charming the world」(台灣貓群—文化、藝術與科技,名揚四海)。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陸企向俄購買2千噸銅不見了 恐被運到這國
AI人形機器人大爆發!「黃仁勳欽點台股夥伴」上中下游供應鏈一次看
大華優利高填息30再傳捷報!配息率、規模、受益人數成長三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