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想存錢?先揪出「非必要支出」
文/李美虹
「美虹姐,我真的很想存錢,但是又不想虐待自己,每天省錢省到覺得自己很摳,一點生活品質都沒有!到底有沒有什麼方法是不用過度節省、但卻又可以存下錢的呢?」一位長期追蹤我在Yahoo!理財專欄文章的粉絲透過臉書私訊我,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當然非常清楚知道「極省」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畢竟我們都不想因為過度節省而犧牲生活品質,把日子過得太困苦,就好比減重一樣,每天餓肚子、什麼都不敢吃,不消一個禮拜,保證減重計畫一定宣告失敗!「物極必反」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遇到的情況。
但是,如果不節省,把日子過得太優渥,明明沒那麼高的薪水,卻把自己過得像富公子、貴公主一樣的生活,每月薪水花光光,甚至不夠還跟銀行或親友借貸,這樣的人生恐怕是「先甜後苦」,如果沒意外,最後都是背負一堆負債,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找出生活中1至2項「非必要性消費」 不必一網打盡
我曾經在本專欄〈三個年輕人的咖啡財富比較〉這篇文章中,以三個同樣薪水的年輕人,在「喝咖啡」這一項習慣上的改變,來計算他們日後「咖啡財富」的差距。
我要再次強調的是,「喝咖啡」只是一個舉例,文章中我要傳達的重點是:找出你生活當中一項「非必要性」的支出,然後「不消費」這項支出,把這筆錢省下來,如果更好一點,還可以把這筆錢投資到一個約4~5%的投資標的,讓時間複利幫你錢滾錢。
因為在我們的眾多生活花費中,一定有很多是「非必要性花費」,舉例來說,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洗頭一定上美容院,一週若以3次計算,單週支出就是750元(每次洗吹髮價格是250元),一個月光是上美容院洗頭這件事就花掉3000元,這還不含往返交通費,後來我發現,只要剪頭髮上美容院即可,洗頭可以自己在家解決,對我來說,「上美容院洗頭髮」這件事就是一個「非必要性花費」,找出來,然後「不消費」,一年立刻省下3萬6千元,10年就是36萬元,20年72萬元……
所以,你可以不必把「所有的」非必要性花費全部杜絕,初期你只需要找出一項或兩項,而這一、二項非必要消費是不會讓你覺得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的,就像我自己開始在家洗頭後,反而覺得省去了許多往返美容院及等待剪髮師的時間,又省錢又方便,不僅沒有降低生活品質,反而多了很多時間,找出自己的這種「非必要性花費」(絕對有),然後不再消費它,一年下來你就會發現荷包多了一些。
把錢花在刀口上 就能擁有生活水平與省荷包效果
如何在能夠省錢、又不會讓自己覺得日子因為「節省」而過得太困苦,秘訣就在這裡,在我們的生活花費當中,「想要」的東西很多,所以,我們一定可以找出至少一項「想要」、而且會消費的項目來,只要能夠找出像一杯咖啡、或是上美容院洗頭這樣的「想要」項目,然後不花費、把這筆錢每天存下來,而不是把「所有的想要」通通一網打盡,幫自己仍留一點「想要」的項目,那麼你就不會覺得自己為了省錢而把日子過得很艱苦,沒有生活品質。
我再以自己為例,我是真的喜歡喝咖啡,所以我不會禁止自己喝咖啡,但是,我鮮少買店面販售的咖啡,而是直接買咖啡回家自己沖泡,這樣就可以既維持自己的「想要」,又能省下一些錢;還有,女生通常都會買保養品,對我來說,買大品牌、昂貴的保養品是「想要」,但買平價卻有相同保養效果的保養品則是「必要」,所以,我從10年前開始,就不再買大肆廣告的大品牌保養品,而是買平價、但效果差不多的保養品,這樣還是可以滿足我的想要,仍可維持自己的膚質,而且還省了一些荷包。
「把錢花在刀口上」這句老詞大家都熟知能詳,只是,如何結合「想要」與「必要」的消費觀念,讓自己既能過一定水準的生活品質,又能省下錢、存到錢,真的需要自己好好檢視個人的消費項目、消費行為與習慣,找出至少一項的「非必要性消費」,努力實踐「不消費」行動,慢慢地,你就可以發現,自己的生活品質非但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荷包還漸長了!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