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平準金 穩定配息率

高股息ETF熱度持續上升,愈來愈多ETF使用收益平準金作為配息來源之一。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股息ETF熱度持續上升,愈來愈多ETF使用收益平準金作為配息來源之一。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ETF在國內廣受投資人關注,其中高股息ETF熱度持續上升,愈來愈多ETF使用收益平準金作為配息來源之一。本篇報導針對ETF配息機制,介紹收益平準金。

收益平準金簡介

收益平準金在基金信託契約範本裡頭的定義為,「自本基金成立日起,凡受益憑證申購或是買回價金中,計算日時屬於原受益人每受益權單位淨資產價值中所累積之收入,扣除費用部分屬之。」

簡單來說,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的ETF,當投資人申購ETF時,即從新申購資金中,將相應比例的金額列帳為收益平準金科目。

相反地,若投資人贖回ETF時,則依據相應比例,減少帳上收益平準金科目的金額。而「相應比例」,是指ETF每單位淨值組成中,累積收入(包括但不限於股利收入、利息收入等)扣除費用占淨值的比例。

舉個例子來說,當投資人以2萬元申購一張ETF,ETF每單位淨值20元,淨值組成包含15元的面額、2元的收益平準金以及3元的資本損益平準金,則投資人申購金額2萬元,其中按「相應比例」,將會有2,000元在會計帳上被分類為收益平準金科目。

收益平準金用途

導入收益平準金機制的ETF,在預告配息後遇到投資人大額申購或贖回時,可發揮穩定配息率的作用。由下表範例可知,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將使投資人獲得的配息率,不受到其他投資人申購或贖回影響。

但投信動用收益平準金仍須依循金管會訂定原則,包括ETF實際配息率原則不應超過參考配息率(即ETF標的指數配息率)、一段期間內淨申購增加達一定百分比以上而有稀釋配息率之可能性時才能啟用、收益平準金之占比不應高於「收益分配權最後交易日帳列之收益平準金」/「收益分配權最後交易日帳列之所有可分配收益」之比例等。亦即收益平準金用於配息,是為「穩定」並非提升基金的配息率。

廣告

ETF收益分配占比全都露

為使投資人能在ETF收益分配公告時,得知ETF完整的收益分配情況,臺灣證券交易所要求投信業者自112年11月起,需完整揭露ETF收益分配組成項目之占比,包含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已實現資本利得及其他所得。

投資人可由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108sb30)輸入欲查詢之年份,即時獲取ETF收益分配資訊。投資人可藉此比較各檔ETF之配息來源組成,也可初步評估ETF配息收益所需扣繳之健保補充保費及所得稅額。

投資ETF應知道的事。一、配息頻率不見得愈高愈好,ETF為達到穩定配息的目標,會將可分配收益年度總金額依照配息頻率平均分配。ETF不論配息頻率高低,發行人皆需賣出部分成份股來籌措現金,衍生交易成本。每次配息所需的會計師收益分配查核報告相關成本,也會反映在ETF整體費用比率,投資人購買時應留意。

二、高股息不一定代表高報酬,長期投資更講求複利效果ETF的績效參考原則應為「總報酬率」,不宜僅以「股息率」作為投資考量。假如一檔ETF股價50元、宣布配息5元。除息日當日開盤競價基準,即直接除息來到45元。除非價格漲回50元,才代表投資人不僅股息落袋,投入的本金也沒虧損。

長期投資複利效果也不可忽視。ETF持續配息代表投資人「將獲得的報酬領出」,如果把「每年獲得的報酬併入本金進行再投資」,那長期複利效果,才能使投資人獲得更好的投資成果。

三、ETF不保證配息,月(季)配不是一定配。ETF並非固定配息率商品,成份股的漲跌及實際發放股息都會影響ETF的可分配收益,過去配息率也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謂月配型或季配型ETF,是代表投信公司每月(季)會定期評估基金資產是否達到可分配收益的標準,是否可配出息值仍須視基金實際績效而定。投資人可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查詢收益分配原則。(臺灣證券交易所提供,呂淑美整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