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SOFC+SOEC+ESS專利 SOFC氫能源發電 本土業者蓄勢待發

2024年年初以來,燃料電池發電總算邁開大步,展開令業界歡欣的局面。欣興電子裝置了MW級SOFC電力設備,供自發自用,更可併聯台電電網供「削峰填谷」。年初台達電與歐洲公司簽訂技轉授權合約與合作,進行SOFC燃料電池開發及生產,自零組件下手,再進到次系統及整個系統。

產業專家指出,現階段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所提供電力,仍以藍電為主,以天然氣(CH4)作為燃料,經過甲烷蒸氣製程重組,將氫氣分離出來,隨後進入SOFC系統進行發電。但SOFC發電後端仍有二氧化碳產出,需作處理,一般將產出二氧化碳作深井掩埋CCS(碳捕捉及儲存),於是外海沿海廢棄工作井等都有人設法作再利用。未來這些二氧化碳仍圍繞我們,終會滲漏到大氣中。

氫氣中的二氧化碳去除後即成為「綠氫」,以綠氫發電才可歸為「綠電」。定義上,從氫(H2)開採生成,輸配期間如混有二氧化碳,此氫不可稱為綠氫。藍氫欲升級為綠氫,必須經過CCS處理,去除「碳」。此時,額外附加的「碳費」將隨之而來。藍電則依發電技術方式及來源由公證第三方作含碳量之認定。據此,「碳費」將附加於「藍電」或「灰電」,甚或其他技術所發的電。綠電含二氧化碳為零,無須碳費支出。

發綠電需要綠氫,綠氫來源目前以電解水技術最被看好,其間又可再分為三種:AWE、PEM、SOEC。迄今,AWE技術裝置量最大,但成本高且有腐蝕性顧慮;PEM技術投資額太大;而SOEC具效率高優點,但系統冷啟動需時較久。

產業專家分析,綠電產出,供應鏈組成,比較各種成本因素下,大概可形成兩大支:(1)水電解→HB process→NH3裂解→SOFC電廠。(2)水電解→SOFC電廠。兩者成本差異為製作液氨及液氨裂解。

在發電端,SOFC已被產業界公認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技術,SOFC及SOEC兩者的結構一模一樣,可互作交換,如能將兩種功能合併為一,將可使系統的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可對電網作更廣泛的布局,使電網韌性更快度的建立。

本土新能源開發廠家-電聯運通團隊在SOFC市場上已累積多年經驗,取得與掌握數項氫能源發電相關專利,包含SOFC+SOEC+ESS專利;電聯運通積極爭取國內業界的支持與合作,加速本土綠電產業發展茁壯。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