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帶路】泥娃娃如何綠化翻身?張安平揭示「台泥轉型策略」:從烏雲縫隙探進希望光芒

低碳水泥、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是台泥未來10年發展的主軸,並開始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公司,轉型成以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未來將邁向「科技成長股」。台泥為什麼要從水泥產業,轉型成綠色產業公司?看見什麼商機?如何為股東、投資人帶來利潤?《Yahoo奇摩財經》自6月起,每週刊出【科技人帶路】系列,透過科技人的視角,一起來探討台灣科技產業的經營策略及細緻內涵。

【科技人金句】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圖/台泥提供、記者楊絡懸製
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圖/台泥提供、記者楊絡懸製

「近來世界上各處烏雲密布,不論是歐洲的俄烏戰爭、新冠病毒快速擴張,或者是全世界大宗物資供應鏈的破斷,通貨膨脹也是最近二、三十年來最高的一年,大家對未來有不確定性和悲觀的看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於股東會上,向現場股東問候、表達致意,並感性分享對大環境的體悟及台泥的使命。

張安平說,對台泥而言,今年是近十幾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尤其能源價格倍數成長,加上中國水泥消費快速減少,造成經營壓力嚴謹;不過他相信,即使現在烏雲密布,陽光將從雲層縫隙中探進光線,在對的方向出現silver lining,就像烏雲鑲了銀邊,帶來「雲開見日」的希望。

泥娃娃由灰變綠:從傳統水泥業轉型「綠色產業公司」

2017年接掌台泥企業團,張安平於法說會揭示台泥轉型策略,「未來台泥不只是水泥製造與銷售公司,而是主動尋求環保解決方案、保護自然環境的Eco-Solution Provider,全神貫注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產業公司。」

當全世界水泥市場來到「高原期」,規模進入衰退,台泥5年前就預作規劃因應,從傳統的水泥業,開始處理廢棄物、使用替代原燃料,並以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為方向,積極轉型及投資如節能、創能、儲能等循環經濟事業,擘劃企業團全方位發展布局,不僅幫助社會解決問題,更達到減碳及企業永續的效果。

除了廢水、廢料100%回收,台泥更明確要求「廢棄物處理是水泥窯的主業」,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垃圾與廢棄物,成為水泥的替代原料與燃料,可節省成本、進一步提升獲利,更能幫助社會解決如半導體的氟化鈣汙泥等問題,且在歐洲更可以減少碳排放,展開銷售力道。

台泥跨界又創新,當前正努力的方向,是尋找及探索更有效、更合適自然生態韻律的能源轉換方式,並依照自然的韻律,打造更有效率的釋放與儲存能量的過程,「我們結合再生資源與儲能系統,讓城市廢棄物透過水泥窯循環處理,打造出城市與自然、人文與環境共存的樣貌。就像自然界的循環中,任何物質都有重新利用的空間。」

對台泥而言,這些行動、發展策略的背後,是人類與能源之間,重新建立友好新關係的期望;這也是為何台泥要致力達成2030、2050年的減碳目標。

在經營方針上,張安平表示,疫情改變了市場格局,但無法改變這幾年來台泥訂下的目標。台泥的責任,就是不斷找尋各種人與大自然互動循環的方式,並走在規格的前面,呼應社會的期待,尋找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無限符號」標示台泥企業團未來三大營運布局,也展現出無限未來生態鏈的核心意涵。圖/記者楊絡懸翻攝
「無限符號」標示台泥企業團未來三大營運布局,也展現出無限未來生態鏈的核心意涵。圖/記者楊絡懸翻攝

無限未來生態鏈∞: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

今年股東會,台泥完整揭露未來三大營運布局:低碳水泥、綠色能源、循環經濟。據資料統計,在低碳及資源循環上,台泥預期2022年台灣及中國的廢棄物處理量達950萬噸,2023年廢棄物處理量超過1,000萬噸;替代燃料使用量逾130萬噸,減碳量逾100萬噸。

綠色能源方面,台泥各項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等,正全方位展開,預計到2025年將建置超過500MW;為了讓綠電被充分運用,儲能需求比例須達到綠電的20%,也就是2025年全台至少需要5GW的儲能,2029年需要9GW。

在儲能事業上,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2022年達400MWh,2024年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自2021年收購義大利NHOA公司,台泥儲能光電案場橫跨26國,其中,在南歐發展迅速,已進駐米蘭機場、公路、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成為最大虛擬電廠。

至於電池事業,原先台泥電池產能不大,直到2021年開始在高雄小港建置新廠,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約可生產2.4萬台電動車長程電池量,可望2024年總產能提升至3.3GWh,相當於一年生產2.16億顆電池。

據了解,台泥已建造包括彰濱風光電廠、蘇澳太白山光電、紅葉地熱發電、嘉義漁光電廠等綠能發電廠。台泥正籌備「海洋溫差發電」,目前已將相關專案送進環保署,通過環評後將進行設廠,可望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海洋溫差發電廠,也不會有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間歇性發電問題。

台泥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正全方位展開。圖/記者楊絡懸翻攝
台泥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正全方位展開。圖/記者楊絡懸翻攝
台泥三元能源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示意圖。圖/台泥提供
台泥三元能源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示意圖。圖/台泥提供

近兩年來,台泥將三分之二的獲利投入ESG議題,包括興建廢棄物處理設施、投入各種綠能案場建置、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等,將布局思考完整實踐,致力於碳中和的藍圖。台泥目前以供給台灣出口企業的綠電需求為主,預計2025年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可達RE100倡議標準,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張安平:所有烏雲只要有對的方向,都會有一個silver lining

「未來不是只看台泥的水泥,還有資源循環,綠色能源;未來不是只看台泥的稅後淨利跟現金股利,而是成長率夠不夠快。」台泥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成為以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在轉型過程中,一度讓股東、投資人及法人感到無法理解。

但台泥形容,新的「能源想像」就像是彩虹一樣,伴隨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從中看見稻田、楓紅、森林與海浪的顏色,時時刻刻保有眼光,透過新科技,創造人類永續生存的可能性。

台泥相信,企業經營必須對現在的股東及未來的股東負責,不能只考慮現在獲利,更要對國家社會、甚至對地球有幫助;未來更持續邁向科技成長股,如同電子、半導體產業,現金股利並非市值成長的主要因素,因此,資產活化多元發展相形重要,台泥規劃開發並投入經營,預期能長久獲利。

儘管社會氛圍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悲觀,張安平也勉勵股東,所有的烏雲只要有對的方向,都會有一個silver lining,雲層上方,陽光總會從雲層縫隙之中探進來一絲絲光線,細微的光點帶來樂觀的希望,期待雲開見日,「讓我們一起追求幽暗背後的那一道silver lining。」

(審核:呂俊儀)

延伸閱讀

【台泥股東會1】台泥轉型為循環經濟股!張安平:持續邁向「科技成長股」發展

【台泥股東會2】世界首座「海洋溫差發電」送環評!將解決綠能間歇發電問題

台泥與中油簽新能源MOU!第一站合作台東地熱發電 打造「紅葉谷綠能園區」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

  •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