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參考北歐經驗 打造既富且均的台灣社會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宣布將親自召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推動等三大委員會,顯見其對台灣政經發展的重視。

主計總處在4月底發布了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統計,2021年底我國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0.606,同時說明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表現優於澳、英、法、德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這項大數據資料分析結果,正好可成為檢視賴政府對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實質影響的一個基準起點。如果執政團隊的政策規劃良好,且有效落實,這數據在幾年後應當會有所改善。

相信大家所期待的,是個既富又均的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根據世界銀行長期觀察「全球貧窮與不均平台」(PIP)所公布的資料,從家計平均所得或消費水準及Gini係數分布,就呈現出國際上幾個既富又均的國家,例如芬蘭、瑞典、丹麥、荷蘭、冰島及挪威等國。雖然台灣並不是聯合國會員,但該資料庫中也有台灣的資料,對比之下,這些國家在所得水準及Gini係數的表現,都可以是台灣效法的標竿國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大都位於北歐。

北歐的這幾個國家,在國人一般印象中,大多是稅負極高,大量由政府提供社會福利服務的國家。從世界銀行目前最新的資料來看,北歐各國的所得水準都不輸澳洲、英國、法國、日本及德國等先進國家。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確實有著既富又均社會經濟狀態。在這些國家所採取的社會經濟政策取向上,除提供社會福利服務外,應該還有其他的特性。

北歐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與經驗,一般以北歐模式(Nordic Model)稱之。在這個模式下,有兩個特色值得重視:第一、在國家面臨各種外來衝擊(如勞工不足、新科技衝擊、氣候變遷等)時,國內不同立場的團體,如政府、工會/公民團體、資方,都會透過協商提出對國家有利、各方都能認同的解決方案,並負責任地共同落實。第二、所提供的各項公共及社會福利服務,並不會一味由政府提供補助與補貼來完成,也不是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大多都經過細緻的機制設計,免費提供培養技能與創新能力機制,積極協助再就業勞工,引導他們持續累積人力資本,以市場機制改善資源運用效率與品質,以提高整體的創造力與生產力。

廣告

賴總統在520就職演說時,除揭示新政府要以三大方向讓產業大展身手,包括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要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發展下世代通訊軌道衛星;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布局全球,打造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之外,更說明推動這些經濟發展的果實,要全民共享,會創造更好的薪資環境,擴大幼托、長照、社會住宅等服務,改善物價、房價、貧富差距等問題。顯然,賴總統確實也提出了既富又均的願景方向。

另外,據報導,賴總統在徵詢閣員時,被後來接任國發會主委的劉鏡清所提出之經濟發展論述所打動:先擴大中高所得族群的比重,然後對這兩個族群課稅,再透過各類津貼的方式進行所得重分配,給予低所得的族群,以提高低所得者的收入。這樣的政策作法,不但與北歐模式不同,也與前總統蔡英文提出的「2030臺灣科技願景」:「創新、包容、永續」的「包容」有所不同。

雖然蔡英文對「包容」科技願景的推動政策,也與北歐模式不同,但還是透過引進民間力量,以有效化解各類社會議題。例如,107-115年政府支持了兩回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及辦理了六屆的「總統盃黑客松」,透過鼓勵民間企業與政府的採購,引領各類組織所進行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除了協助社會創新組織可以邁向自主營運,也因而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共同解決社會議題。當然,歷經多年的推動經驗可知,其實社會創新組織的發展,與推動新創相當接近,必須要經歷從構想、育成、成長及投資的階段,如果能精進過去的作法,其實有機會擴大以民間力量化解社會議題的規模與影響力。

不論如何,主計總處在賴總統就任前所公布的家庭財富吉尼係數,不但為前朝蔡政府所倡議的「包容」,做了一個成績的註記,同時也成了賴政府未來執政成績的基準起點,可用以檢視幾年後是否更均更富的社會成果。不過,從最近立院朝野的對立,以及執政團隊所提出的經濟發展政策作法來看,應該還有調整與精進的空間!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